1735年,58岁雍正突然驾崩。25岁乾隆听到遗诏趴地上号啕大哭,任谁都劝不住。岂料,他继位3天后做的事,件件打脸老爹雍正。 雍正生于1678年,是康熙第四子,原名胤禛,1712年封雍亲王。1722年康熙死后,他登基,在位13年,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这些改革,强化中央权力,设军机处管大事。他对兄弟下手狠,处置胤禩和胤禟,褫夺爵位,改名圈禁,导致他们死掉。1735年8月23日,他在圆明园突然去世,岁数58。乾隆生于1711年,是雍正第四子,原名弘历,从小聪明,康熙喜欢他,雍正秘密立他为继承人。1735年9月3日,乾隆登基,年25岁,在位60年,推进文武事务,平准噶尔,编四库全书,下江南巡视,但晚年重用和珅,贪腐问题多。雍正死时,顾命大臣宣读遗诏,乾隆听到自己继位,伏地大哭,王公劝不住。这哭泣是真情,但很快乾隆就开始调整老爸留下的东西。 雍正驾崩后三天,乾隆就下第一道旨意,赦免弘时罪名,恢复皇室身份,还重葬他。弘时是雍正第三子,比乾隆大7岁,性格直,雍正不喜欢他,因为他和胤禩亲近。雍正四年,弘时为胤禩求情,说雍正对兄弟太狠,被雍正过继给胤禩,削除宗籍,圈禁后抑郁死掉。乾隆这步等于直接否定了雍正对弘时的处置。没多久,乾隆又释放胤誐和胤禵,这俩是胤禩党羽。胤誐是康熙第十子,粗鲁不敬雍正,被圈禁。胤禵是雍正同母弟,有平准噶尔功,但支持胤禩,被雍正猜忌,终身圈禁。乾隆释放他们,还授镇国公爵位。这动作显示乾隆对雍正处理兄弟的方式不认同。胤禩和胤禟在雍正手里被褫爵,改恶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圈禁折磨死掉,乾隆早年就觉得雍正做得过分,但忍着没说。 乾隆继位后,还把雍正亲写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禁止发行,销毁已印本。这书是雍正回应民间对他弑兄逼母这些传闻,雍正让曾静和张熙宣讲自辩。乾隆下旨抓捕曾静张熙,以谋逆罪凌迟处死。雍正临终还说别追究他们,否则不孝,乾隆却直接办了。这等于公开否定了雍正的宽恕决定,让雍正名声更差。乾隆对雍正政策也改动,在摊丁入亩基础上优化,取消些严苛部分,说是为国家好,但多多少少觉得老爸政策有弊端。雍正重臣也没好下场,田文镜死后被乾隆批为酷吏,坟墓被平掉。李卫死后遭指责。顾命大臣鄂尔泰死后撤出贤良祠,张廷玉晚年罢官抄家,乾隆追缴雍正赏赐他的财宝,张廷玉在桐城老家死掉。胤禄涉弘晳案,被罢官软禁。 弘晳是废太子胤礽长子,康熙和雍正都喜欢他。乾隆继位后,以弘晳和胤禄来往诡秘,有谋逆嫌疑,定弘晳逆案,褫爵削除宗籍,改名四十六,圈禁起来。胤祥的儿子弘昌和弘晈也牵连,被软禁。乾隆这些操作基本打击了雍正信任的人,雍正认可的乾隆都否定。这显示乾隆想标榜自己像康熙那样仁政,不走雍正严苛路子。雍正在位13年,管得紧,让人喘不过气,乾隆上台就想告诉大家,他不一样。乾隆继位初赦免弘时、释放胤誐胤禵,是小步试水,弘晳案是进一步清算雍正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是雍正后期首席军机大臣,乾隆不满他们结党,拉帮结派,借机打压。 乾隆在位后期,继续调整。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下旨赦免胤禩和胤禟罪名,恢复原名,收入玉牒,后人叙宗籍。诏书说胤禩胤禟有结党,但无明显悖逆,雍正晚年悔过。乾隆强调这是体谅雍正仁心,没直接翻案,但等于否定了雍正的铁案。同年,为多尔衮多铎翻案,恢复弘晳身份。这年清朝国力强,乾隆借此拉拢皇室人心。胤禩胤禟后人恢复身份,但没政治影响。乾隆这些事,说白了是政治秀,花小钱买好名声,体现他仁君形象。雍正留下的严苛名声,在乾隆手里加深了。乾隆在位到1799年死掉,岁数88,传位嘉庆。雍正政策被乾隆优化,但核心集权没变。 乾隆对雍正的这些打脸,表面看不孝,其实有他的算盘。他爷爷康熙影响大,推行仁政,乾隆想学康熙,不想被雍正的严酷绑住。雍正处置兄弟太狠,儿子们包括乾隆都不服气,弘时直说被罚,乾隆忍到上台发泄。清史专家孟森说,雍正对兄弟酷,儿子们不以为然,弘时露了,乾隆等机会发。乾隆赦免胤禩胤禟时,给雍正留面子,说雍正晚年悔了,但本质是乾隆觉得老爸错了。雍正黑锅在乾隆手里更重,民间传闻坐实。乾隆这些操作,接地气说,就是儿子不认可爸的路子,想走自己的道,但借爸的名义包装。历史看,乾隆盛世建在雍正基础上,但他总想证明自己更好。 雍正和乾隆父子俩,政策风格差远了。雍正严管,打击贪腐,乾隆宽松点,但晚年贪腐又起。乾隆对雍正大臣的处置,像是清算旧账,鄂尔泰张廷玉这些重臣,下场惨,显示乾隆不想留雍正影子。弘晳逆案是乾隆稳固权力的手段,借机打压潜在威胁。1778年翻案,是乾隆自信满满时,国库充盈,国力顶峰,才敢动雍正铁案。乾隆诏书巧妙,没直说雍正错,但强调无实质谋逆,等于变相纠正。胤禩深得人心,雍正处置他时很多人不满,乾隆翻案收买人心。整体说,乾隆这些事儿,让雍正形象更负面,但他自己博了仁君名。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