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

韫晓生 2025-09-28 11:48:37

[太阳]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法,而外蒙古觉得自己这种方式很好,而外蒙古的做法,达到了中俄的预期。   (信息来源:参考网——“内陆困境”的蒙古,能否玩转“第三邻国”策略)   被中国和俄罗斯两面环抱的蒙古国,外交政策一直都是在脚下的地缘现实与心中的战略野心之间来回拉扯。 这些年,蒙古想靠着 “第三邻国” 战略挣脱地理上的束缚,可终究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拐回了务实合作的轨道。 这一番政策上的兜兜转转,反倒正好踩中了中俄对地区稳定、利益共赢的预期节拍。   蒙古最初的时候把美国当成了撕开地缘困局的关键。 为了拉近和美国的关系,蒙古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动作频频。   2023 年,美蒙签下《开放天空合作协议》,表面说是要开通双方直飞航班,实则给美国军事力量渗透留了口子。   去年 8 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隔 8 年再访蒙古,蒙古外长立马和他启动首次全面战略对话,把合作升级到部长级别,政治、防务等七大块内容都摆上了台面。   经济上,蒙古更是把稀土资源当成 “敲门砖”,加入了美国主导的 “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甚至盘算着把戈壁上的光伏电并入美国的能源网络。   就在今年 9 月的美蒙防务论坛上,双方明说要扩大联合军演、增加武器交易,蒙古还拍着胸脯说要多拨军费提升战力,摆明了想借美军的力量抬高自己的话语权。   这边对美国热络得不行,那边对中俄却摆出了刻意疏远甚至对抗的架势。   中国可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蒙古常年靠着中国市场消化矿产出口。   可蒙古偏要绕开中国,琢磨着把稀土直接空运到美国,压根没把中俄领空管制这道绕不开的地理坎当回事。   对俄罗斯,蒙古的态度更暧昧。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项目摆在眼前,普京好几次主动磋商,蒙古却一直拖着不回应,甚至在 2028 年的行动计划里干脆删掉了这个项目。   一边想坐地起价要好处,一边又想讨好美国。   这种 “疏远邻居、亲近美国” 的做法,看着像是打开了国际新局面,实则早违背了基本盘 。 俄罗斯可是占它贸易额的 20%,美国却只占 3%。   激进的政策没撑多久,反噬就来了,而中俄的应对,刚好把局势往预期的方向推。   面对《开放天空协议》带来的安全风险,中俄明确拒绝开放领空,美蒙空运稀土的念头直接成了泡影。   俄罗斯更用实际行动回应蒙古的消极配合,早在去年12月,他们就试图启动经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替代方案,放弃原本途经蒙古的最优路线。   这一下,蒙古每年 30 亿美元的过境费和建物流枢纽的机会眼看就要没了。 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了更深层次的能源合作,间接把蒙古的博弈空间挤得越来越小。 中俄没把矛盾闹大,只用利益这根杠杆,就让蒙古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政策。   9 月北京召开的中俄蒙三国峰会上,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当着众人的面承诺,要为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项目扫清所有障碍,彻底改了之前的消极态度。   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利益计算。   经蒙古的管道路线比哈萨克斯坦的方案成本低得多,每年还能给蒙古带来 10 亿美元级的过境费,创造大把工作岗位。   而美国给的五年 1.2 亿美元援助没给他们的经济带来什么显著的成效,承诺的欧洲输电项目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比起中俄合作能带来的 “真金白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更关键的是蒙古重新强调 “一个中国” 原则,明说不做外部势力的棋子,这等于彻底丢了 “敌中” 的立场。   蒙古政策的回摆,正好戳中了中俄的核心预期。   其实中俄从来没逼着蒙古 “二选一”,只是想打造稳定的周边环境。   蒙古从 “疏远邻居” 到 “亲近邻居” 的转变,既护住了中俄的安全利益,又实现了三国的经济共赢。   这场政策上的兜兜转转终究证明:踏踏实实合作,远比投机取巧的算计走得更远。

0 阅读:4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