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必须谴责,但说“这就像拦路抢劫,不用问为什么”,其实是在回避一个更难的问题:当一个地方的人,连续十七年每天只能用四小时电,喝的水八成不能直接饮用,孩子上学要穿过检查站,而他们的土地被一点点划走、建起定居点,他们中的部分人会怎么想? 这不是在为暴力开脱,而是在问:为什么绝望会变成武器? 以色列有权利安全生存,也确实是联合国承认的国家,但它在加沙的封锁、在约旦河西岸持续扩建定居点,被国际法院列为“可能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全球130多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但和平谈判已经停摆十年。 这不是谁更坏的道德竞赛,而是一场被长期忽视的系统性僵局。 我见过一位在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老人,他总说:“我们不是想杀人,我们只是想回家。 ”他没说错,但他的孙子可能已经学会用火箭筒回应。 暴力的源头,从来不是某一天突然爆发的,而是日复一日被堵住的希望。 皮尤调查显示,美国多数人不支持以色列的军事回应,而土耳其、印尼的人却认为袭击是“被逼的反抗”。 这不是立场对立,是认知断裂——一边看到的是恐怖袭击,另一边看到的是被封锁的童年。 我们不需要原谅袭击,但必须承认:没有结构性的压迫,就不会有如此极端的报复。 和平不是靠骂完一方再骂另一方就能来的,它需要有人愿意先打开那扇被锁了十七年的门,哪怕只是开一条缝。
哈马斯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必须谴责,但说“这就像拦路抢劫,不用问为什么”,其实是在
寒鸦栖复惊
2025-09-28 21:53:18
0
阅读:15
15xxx92
中东战争最初是阿拉伯一方先动手,跨过边界线侵略以色列的,没有以色列的自卫反击战,可能以色列比加沙居民更惨,在本国人和外国人面前,以色列会怎么选择?
葳蕤
给你加沙那块地是让你建设好好过日子的,你天天躲在加沙向以色列扔煤气罐,搞恐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