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到,急着花钱。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可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看似 “两难” 的局面里,中国早有后手,反倒是美国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谁真急谁心里清楚! 从 2018 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到现在,美国已经对约 3700 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了关税,拜登政府还变本加厉搞 “小院高墙”,把华为这些中国企业列进黑名单,想着用这种法子把中国产能挤出美国市场。 但美国显然打错了算盘,中国的货哪是说堵就能堵死的?这边美国大门关了,那边咱们早就把其他门开得更大了。 就说东盟市场,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额都达到 4.93 万亿元了,同比还涨了 9.7%,连续 18 个月都在增长,东盟稳稳当当地成了咱们第一大贸易伙伴。 浙江有家做家电的厂子,以前对美出口占三成,现在转头做东盟生意,光是泰国、马来西亚的订单就填满了生产线,老板说比以前赚得还踏实,毕竟东盟那边关税低、回款快,不像美国总搞突然袭击。 还有新能源汽车,美国不让进,咱们就往欧洲、东南亚卖,2023 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这些 “新三样” 出口直接突破 1.06 万亿元,同比涨了近 30%,德国街头跑的比亚迪、东南亚卖断货的中国光伏板,都是咱们产能的新去处。 更别提国内市场这盘大棋了,14 亿人的需求摆这儿,哪用得着单靠美国吃饭? 前阵子老家搞家电下乡,村里好多人家都换了中国产的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县城里的新能源汽车专卖店天天排长队,光是 2025 年前几个月,国内汽车销量就涨了不少,这些产能在国内照样能消化。 再看美国那边,才真是 “有钱买不到” 的急火攻心。他们以为把中国货挡在门外,自己的企业就能起来,结果制造业没回流,反倒把物价抬得飞高。过去四年,美国的食品杂货价格涨了 25%,老百姓去超市买袋大米、一瓶洗衣液,都比以前贵不少,这根本就是美国政府给自家民众加了税。 就说家具吧,以前美国超市里的沙发、衣柜大多是中国产的,又便宜又耐用,现在换成从墨西哥、越南进口,不仅做工糙,价格还贵了三成,超市老板都发愁,说顾客总抱怨 “花了冤枉钱”。 更可笑的是,美国想搞 “友岸外包” 让盟友代工,结果发现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中国。比如美国想从印度进口手机零件,可印度的工厂连合格的电路板都做不出来,最后还得从中国进半成品再组装,成本反倒高了 20%。 芯片领域更打脸,美国不让英伟达卖高端芯片给中国,结果 2024 年第四季度英伟达在华收入占比从 20% 跌到 10% 以下,公司股价跌得厉害,高管们天天给政府写信求情,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丢了这块蛋糕谁顶得住? 美国的贸易逆差更是打了自己的脸。本来挑起贸易战是想减少逆差,结果 2023 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高达 1.06 万亿美元,比战前还高,对墨西哥的逆差都涨了 17%。这就跟种地似的,你把好种子扔了,非要种劣质的,最后收成能好吗? 美国农民最惨,以前每年能卖好多大豆、玉米到中国,现在中国从巴西、阿根廷进口,美国农民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就业岗位少了一大片,难怪民调里 73% 的美国人都对政府经济政策失望。 国际法也站在咱们这边,世贸组织早就裁决美国加征关税违反规则,连美国自己的盟友都不买账。欧洲企业天天抗议,说美国搞的贸易保护让他们丢了中国订单,日本、韩国也怕被牵连,偷偷跟中国保持贸易往来。 反观中国,这些年签了 22 个自贸协定,“一带一路” 朋友圈越扩越大,2023 年对共建国家进出口都快 20 万亿元了,生意做得越稳,腰杆就越硬。 说穿了,那些说 “看谁先撑不住” 的人,根本没看清现实。中国的 “货卖不出” 只是暂时的转向,美国的 “买不到” 却是骨子里的依赖和短缺。 再耗下去,美国只会更着急,毕竟他们的民众忍不了高价,企业扛不住亏损,而中国早就在新的赛道上跑起来了。这场拉锯战的结局其实很明了:中国稳得住、耗得起,美国才是那个最先撑不住的,不信咱们走着瞧!
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
探修説
2025-09-29 11:31:1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