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曾说过:“让工人下岗,还要人家从头再来,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来呢?”说得好!为什么让三千万国企工人从头再来?为什么你们自己不从头再来? 说白了,当年国企改革里喊的“从头再来”,从来都是给一线工人量身定做的选择题,却没几个人追问:那些把“改革”挂在嘴边的人,为啥不先把自己的位置也拿出来“改一改”? 其实艾跃进这话算是说到心坎里了,尤其戳中了当年那些老工人的痛处,你想啊,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人,哪一个不是把工厂当成家? 年轻时进车间当学徒,手上磨出的茧子比鞋底还厚;结婚时住的是厂里分的小平房,孩子上的是厂办幼儿园,生病去的是厂医院,他们的一辈子,几乎都和工厂绑在了一起。 那所谓的“铁饭碗”,不是凭空来的,是熬了无数个夜班、拧了成千上万颗螺丝、看着生产线从旧到新才端稳的,可突然有一天“减员增效”的口号来了,铁饭碗说砸就砸,一句“从头再来”,就把他们推到了门外。 可话说回来当年的国企确实难,不是国家想“开刀”,是再不改真的扛不住了,那时候很多国企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老路子里,生产全靠“上面下指标”,根本不管市场要不要。 就拿我们老家那个机床厂来说,当年厂里按指标造了一批机床,可造出来的东西精度不够,私营工厂宁愿花高价买进口的,也不要他们的货,那些机床就堆在仓库里落灰,一放就是好几年。 更要命的是,企业要管的太多了,厂里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甚至还有菜市场,工人从生到死的事都要管,光养活这些附属单位,每个月就要花掉一大笔钱。 再加上车间里的浪费也严重,原材料随便堆在地上,机器坏了没人及时修,反正“都是国家的钱”,时间长了,企业亏得底朝天,有的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能靠国家补贴度日,长此以往,国家财政也扛不住这样的“无底洞”。 所以说,当年的国企改革,更像是国家没办法之下的“壮士断腕”,不把那些拖后腿的包袱甩掉,企业就活不了,国家经济也没法往前走。 可问题是,改革的“代价”大多落在了工人身上,那些喊着“减员增效”的管理者,很少有人主动“动自己的奶酪”,办公室还是原来的办公室,待遇也没怎么降,反倒是车间里那些干了一辈子的老工人,突然没了工作,只能去路边摆摊、给人打零工,真正体会到了“从头再来”的难。 艾跃进问的“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来”,其实就是戳中了这个痛点,改革不该只让最基层的人扛代价,那些制定规则、掌握资源的人,是不是也该试着放下“铁交椅”,和工人一起面对困境? 现在回头看,要是当年没那场改革,可能就没有后来那些能跟国际竞争的国企,也没有今天的经济活力。 可当年那些下岗工人的难处,也是真真切切的,他们中有的人从零开始学手艺,有的人扛着压力撑起了家,有的人至今还记得下岗那天走出厂门的迷茫。 你身边有没有经历过那段日子的长辈?他们当年是怎么熬过“从头再来”的?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他们的故事。
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曾说过:“让工人下岗,还要人家从头再来,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
万象解析所
2025-09-29 12:32: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