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声称如果开打,中国的3000架战机将毫无用处,俄:33个空军师你顶得住?美国空军那边总爱自夸,威尔斯巴赫2023年7月在华盛顿研讨会上一开口,就直奔中国空军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军方一直有个习惯,喜欢通过不断渲染对手的“劣势”,来凸显自己在某些领域的绝对优势。F-35是美国重点推销的装备,被称为“空战革命”的象征。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要强调:F-35面对老旧的歼-7、歼-8时,可以说是“猎鹰打麻雀”。 确实,如果单纯看技术层面,老一代二三代机在面对五代隐身机时,毫无悬念。但问题是,现代战争并不是单机对单机的比拼,而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 美国智库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也比较诚实,他们在不少报告中就提到:中国庞大的战机数量里,确实包含大量早期型号,比如歼-6、歼-7、歼-8。这些机型在六七十年代服役时,还能算得上先进,但在今天跨海远程作战中,作用非常有限。 不过,即便如此,它们依然能承担一些任务,比如在沿海执行防空巡逻、支援本土要地防御、担任训练或者牵制力量。换句话说,老飞机的存在,并不代表没有价值,而是价值定位不同。 再把视角放大一点看。中国空军的整体规模,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光是战斗机和攻击机数量就超过2000架,连同轰炸机、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等,总数接近3000架。更关键的是,中国空军编制并不是散乱的,而是有组织、有层级的。 现役的空军编制大致是33个师级单位,兵力总规模超过40万人,加上全国500多座大大小小的机场,构建出一张密集的空中防御网络。这样的布局,让任何外来力量想要在中国本土上空“为所欲为”,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俄罗斯专家为什么要泼冷水的原因。他们指出,评估一支空军不能光看飞机的型号参数。你得考虑数量,考虑它的组织体系,考虑地理位置,考虑后勤保障。 美国人总喜欢强调F-35的隐身性能,但问题是,你一旦深入到一个布满雷达站、预警机、地空导弹和数百机场的防御体系里,你的优势就会被逐渐削弱。再说,美国空军自己也清楚,光靠几十上百架F-35,是不可能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面前压制整个空天的。 事实上,中国空军近些年的现代化进程非常快。歼-20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是实现了批量列装,开始常态化执行任务。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五代机领域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像歼-16、歼-10C这些改进型三代半战机,也成了中坚力量。 它们配合空警-500这样的预警机,能够在战场上实现情报共享和战术协同,不再是单机作战,而是体系作战。这一点,正是现代空战胜负的关键。 另一个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发动机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战机的瓶颈在于动力系统,很多机型要依赖进口的俄制发动机。 但近年来,WS-10等国产发动机已经大规模应用,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还在性能上逐步赶上甚至超越早期进口型号。这意味着,中国空军的战机不再受制于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工业体系来保证持续作战能力。 如果再结合地理环境去看,美国空军司令的那番话就更值得商榷。太平洋的宽度摆在那里,美军战机若要直接跨洋作战,光是航程和加油就是一道大关。 哪怕美军依赖关岛、冲绳等基地,也始终存在巨大的补给压力。而中国空军则不同,它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机场密集,后勤便利,战机可以快速出动、轮番上阵。这种主客场的差别,在实战中往往比单纯的技术差距更致命。 俄罗斯人也看得很透。他们的军方专家就说,美国人喜欢算“单架飞机的账”,却忽略了“空军师”的概念。 中国的33个空军师,一旦整体投入,哪怕部分装备老旧,也能形成规模效应。更别提在现代战争中,本土防空火力、地面雷达、导弹部队都要和空军一体化作战。这种体系式的防御,足以消耗掉对手的锐气。 当然,中国空军也并非完美无缺。就像美国人指出的那样,数量庞大的老旧机型确实会拖累整体现代化水平。而且在远程投送、海外作战、战略轰炸机等领域,中国依然在追赶。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差距正是中国努力的方向。随着运-20、轰-6K、轰-6N、加油机等装备不断补齐,中国的远程作战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所以,威尔斯巴赫那种“3000架战机没用”的说法,更像是一种带有宣传意味的言论。它既是对外展示美国空军的自信,也是对内争取预算的一种手段。 要知道,美国军费每年高达8000多亿美元,国会和公众总要听到一些“威胁论”,才会不断掏钱买单。渲染中国空军的“数量虚胖”,刚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站在中国的角度,回应其实已经很明确:不管对手怎么说,关键还是要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歼-20继续增加列装,下一代隐身轰炸机轰-20呼之欲出,无人机集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空天一体化作战,这些才是未来的方向。
国外军事专家说,若美俄打起来,全球会有50亿人死亡。但如果美国和中国爆发核战情况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