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突然宣布了! 9月29日,荷兰政府宣布所有欧盟成员国均已加入其主导的“半导

古今知夏 2025-09-30 12:47:54

荷兰突然宣布了! 9月29日,荷兰政府宣布所有欧盟成员国均已加入其主导的“半导体联盟”,共同推动修订欧盟《芯片法案》,这标志着欧洲芯片战略进入全新阶段。 其实欧洲对芯片的焦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真正逼得他们急着抱团的,远不止 2024 年慕尼黑车展上德国车企高管那句 “每造一辆电动车,60% 利润要给亚洲芯片商” 的吐槽。 今年 8 月美国干的一件事,才让欧洲彻底慌了神 — 美国突然撤销了三星、海力士等企业在华工厂的关键设备授权。这纸禁令一出来,欧洲车企直接傻了眼:欧洲汽车产业每年消耗的车规级芯片里,有 35% 都得靠三星西安、海力士无锡工厂加工。 要是这些工厂因为没了设备断供减产,德国大众、宝马的生产线马上就得停摆。一边是上游被美国卡着技术脖子,一边是中游被亚洲绑着产能手脚,这种双重困境下,欧洲才终于下定决心,要靠联盟攥紧自己的芯片命运。 但欧洲这次玩的根本不是 “跟风追先进” 的游戏。现在全球都在盯着 2 纳米这种尖端芯片制程,欧洲却反其道而行之 — 计划投入的 430 亿欧元里,70% 都要砸向 28 纳米成熟制程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别觉得这是欧洲技术落后才退而求其次,其实他们精得很。 全球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用的芯片里,80% 都依赖 28 纳米这种成熟制程,而欧洲恰恰是这些终端产品的核心市场。简单说,欧洲的算盘是:你亚洲能造最先进的芯片没关系,我却能定 “芯片怎么用” 的规矩 — 只要你想把芯片卖给欧洲车企、欧洲工厂,就得跟着我的标准来。这种 “抓终端需求、定应用规则” 的思路,比盲目追技术更能戳中行业要害。 绝的是,欧洲还把芯片战略和自己最擅长的 “绿色牌” 绑在了一起,这招简直是 “杀人不见血”。大家都知道,芯片厂是出了名的 “电老虎”—一座 12 英寸晶圆厂一年的耗电量,差不多能供 30 万人口的城市用一整年。可欧洲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了全球 32%,在绿电供应上有绝对优势。 这次修订《芯片法案》,欧洲特意加了条 “绿色芯片认证” 规则:联盟里所有芯片厂,必须 100% 用绿电,而且生产的芯片碳足迹,得比亚洲同类产品低 30%。 现在全球车企都在拼碳中和,以后采购芯片时,“碳标签” 可能比芯片性能参数还重要。到时候就算亚洲芯片性能再强,要是碳排放量不达标,照样进不了欧洲市场, 这哪是造芯片,分明是用环保标准给对手设门槛。 不过联盟看着热闹,内部早就因为利益分配吵翻了天。荷兰牵头搞联盟,核心是想借这个平台扩大 ASML 光刻机的出口,尤其是打开那些被美国限制的市场; 德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满脑子都是让台积电在德国建的合资工厂 ESMC 赶紧落地,好解决本土车企的芯片荒;法国却一门心思要搞半导体材料自主,生怕以后在硅晶圆、光刻胶这些领域,再重蹈依赖亚洲的覆辙。 之前英特尔本来都定了要在德国建工厂,结果后来直接暂停了项目;波兰规划的芯片配套设施,也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拖拖拉拉。说到底,就是各国都想多占便宜、少担风险,要是这些矛盾在修订法案时谈不拢,联盟最后可能就是 “凑个热闹”,啥实事也干不成。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还想在中美之间当 “中间人”,两头赚好处。现在美国拉着日韩搞 “芯片四方联盟”,想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中国也在加速搞自己的芯片产业链,争取自主可控。 而欧洲呢,既不跟美国绑死,也不跟中国闹僵 — 一边跟日韩合作研发半导体材料,一边又和东盟一起建芯片封测基地,稳稳站在中间。 就说美国之前卡三星、海力士的脖子时,欧洲立马抛去橄榄枝:德国萨克森州直接给韩企发绿电补贴,只要它们来欧洲建厂,还能换取部分技术共享。这波操作下来,全球芯片产能转移的 “红利”,悄悄被欧洲揽到了自己怀里。 从慕尼黑车展上车企的无奈吐槽,到现在联盟成型、法案修订,欧洲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 “慌得不行” 的被动状态,变成了 “主动出招” 的玩家。 它没傻乎乎地追求 “所有芯片都自己造”,而是专挑中美没注意的缝隙钻,接下来就看欧洲能不能守住自己的优势。 信息来源: 欧盟成员国加入荷兰牵头芯片联盟 财联社2025-09-29 15:06

0 阅读:39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