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说:“如果你熬到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没有电话,没有邀约,没有聚会,没有一些所谓的社交。早睡早起,善待自己,无欲无求,云淡风轻。不在乎别人评价,只要随心而活,知足常乐,顺其自然。那么恭喜你,你己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在高密乡下的土路上,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走着,身后是母亲的呼喊声。他停下脚步,转身望去,那身影渐渐模糊。这样的日子,换来的是无尽的田野劳作和内心的安静。这孩子后来成了莫言,他的话语像一壶老茶,苦中带甘,让人忍不住想:一个人真能活到云淡风轻的地步吗?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一个普通农家。 家里穷,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小时候就帮着干农活,十二岁那年辍学回家,扛起锄头下地,跟着季节转圈。那些年,乡村的节奏就是早出晚归,风吹日晒,饭食简单得让人记起一辈子。 1976年,莫言应征入伍,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营生活规律,训练严格,他从一个乡下小子变成纪律严明的战士。闲下来时,他开始摸索文学,借着营房的灯光看书,那些故事像种子一样,在心里生根。入伍后没几年,1981年他就正式动笔写东西,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 那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大家都忙着往前冲,莫言却在书堆里找自己的路。这段军旅经历,让他学会了在集体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距离感,不盲从,不张扬。 莫言的创作,总离不开高密乡土的影子。他的小说里,乡村的河流、村舍、人的喜怒哀乐,全是实打实的回忆。 比如《红高粱》,1986年发表,就把那些年头的苦辣酸甜写得活灵活现。2011年,他的《蛙》拿下茅盾文学奖,讲计划生育那段历史,接地气又深刻。 到了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他成了首位中国籍获奖作家。 获奖后,他没飘起来,继续窝在书斋里写,2020年出了《晚熟的人》,聊获奖后的那些琐碎事儿。 这些年,他总说,饥饿和孤独是他的财富。 小时候饿怕了,母亲捶野菜时唱歌的模样,让他懂得人生的韧劲;长大后,独处成了常态,远离了浮躁的圈子。 莫言的这段话,虽然网上流传广,但核心是他的真心话。 一个人喝茶,那是一种简单的自在,不用陪笑脸,不用应付场面。早睡早起,身体跟着自然走,少点熬夜的坏毛病,多点养生的讲究。无欲无求,不是叫人啥都不图,而是看清了啥是真需要。云淡风轻,听着诗意,其实就是心态稳,不被外头的风浪搅和。 想想莫言的日子,从乡下到军营,再到文坛,他一步步走来,没靠捷径,全凭内心的那份坚持。那些年,创作时他常常一个人待着,脑子里转着高密的旧事。孤独不是坏事儿,它让人看清自己,不用总盯着别人怎么说。随心而活,知足常乐,顺其自然,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里,每个人都得自立自强,莫言的经历就是个例子,个人修养好了,才能更好地为集体出力。 在当下中国,日子越过越好,手机一响,消息就满天飞。莫言的话提醒我们,别总被这些绑着。一个人旅行,不用跟团,找个安静地方走走,就能充电。一个人看书,不赶时髦,挑本合眼的慢慢读,就能长见识。
莫言曾说:“如果你熬到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没有电话,
蕊蕊聊过去
2025-09-30 13:45: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