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名六旬老太每天逛超市,不为购物只为偷窃,她用刀划破老年人布包,发泄情绪,已持续20年,家里有多套房,不为钱,只为“泄愤”,最终被警方拘捕。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法治进行时9月27日发布了一个老年人盗窃案件,在北京朝阳的一家超市里,有一位六旬老太太,像是每个人眼中普通的“买菜阿姨”,每天进进出出,带着她那张不急不缓的脸,和一副随时准备逛一圈的悠闲模样。 然而,大家万万没想到,她的“超市购物”居然是为了偷窃——不仅不为了钱,而是为了泄愤。 老太太的行为直到一天被一个路过的小伙子发现,才彻底曝光了。 那天,老太太如往常一样进入超市,选择了一个目标——拎着绿色布包的张阿姨,老太太知道像张阿姨这样的老人,常常背着不值钱的环保袋或布包,这样的包容易被她划开,趁机把里面的钱包偷走。 老太太看得出,这位阿姨看上去是满怀信任地挑着菜,根本没有防备。 老太太悄悄拿出藏在身上的小刀片,对准张阿姨的包包“嘶啦”划开了一个口子,然后假装继续挑选水果,一边伸手试图把包里的钱包拿走。 谁知道,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张阿姨突然转身,老太太的动作顿时被路过的小伙子李先生看到了。 李先生心里一紧,立刻大声咳嗽提醒道:阿姨,您看看自己的包! 老太太顿时吓得缩回手,想要溜走,但张阿姨已经意识到问题,低头一看包包上果真被划开了个口子。 幸运的是钱包还在,李先生拍下了老太太的作案全过程,马上建议报警。 警察赶到后,老太太还在附近闲逛,结果被当场抓住,从她身上搜出了作案工具——一个小刀片。 面对警方的质问,老太太开始吞吞吐吐地解释:“这个刀片是用来修脚的。”但看到局面越来越不妙,她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老太太的供述令人震惊,她家里有几套房,经济条件相当不错,根本不缺钱。 她坦言,自己偷东西完全不是为了图财,而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原来,这位老太太已有二十多年盗窃历史,每当她心情不好,或者情绪不佳时,便会走到超市,用划破别人的包包、偷取财物的方式来“舒服”一下。 这种“泄愤式偷窃”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似乎成了她发泄生活不如意的方式。 从法律角度来看,老太太的行为显然构成了盗窃罪,无论她是否偷到财物,划包这一行为本身就足以让她承担刑事责任。 而且,她携带刀片这一凶器在公共场所作案,情节更加严重,老太太的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财物,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必须依法处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老太太不图钱财,只是为了发泄情绪,为什么要严惩她呢? 偷东西的行为本身就违法,尤其是像她这样的“多次作案”,即使她不缺钱,情绪不佳时选择偷窃的方式仍然是违法的,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更令人惊讶的是,老太太的“泄愤式偷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她的行为已经持续了整整二十年。 尽管她多次被处理,但始终没有悔改,这也是她能一次次再次作案的原因。 许多网友在看到这个新闻后,都纷纷表示愤怒和困惑,愤怒的人认为,老太太明明有钱,为什么要偷别人的东西? 她的行为完全不负责任,不仅影响社会秩序,也给受害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精神损失。 还有网友认为,老太太这二十年的犯罪行为,家属为何不及时干预?难道没有人注意到她有心理问题吗?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理解,认为她或许真有心理障碍,但依然应该接受刑事处罚,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偷窃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不管是否为了钱,只要涉及到偷窃,就必须受到惩罚。 她的行为属于“多次盗窃”,即使金额不大,也足以构成犯罪。 而且,老太太带着刀片作案,也增加了刑事责任的严重性,根据法律规定,老太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 有些人认为,老太太的行为背后或许存在心理问题,那么在处理她的案件时,是否应该综合考虑她的心理状态呢?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无论如何,法律的制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她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也看到犯罪行为无论动机如何,都不能免责,法律的威严应当是无差别的。 而对于年长者的犯罪行为,社会应该更早介入,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交流。
北京一名六旬老太每天逛超市,不为购物只为偷窃,她用刀划破老年人布包,发泄情绪,已
叁号知识局
2025-09-30 15:09:0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