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塔大直接将8400名新生拉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军训,新生们头顶烈日脚踩滚烫沙地耗时3小时沙漠行军12公里,顺路还完成了匍匐前进、沙漠拉烟、敌袭模拟等实战课!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9月16日塔里木大学的8400多名新生,迎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军训——他们被带到沙漠中,开始了一场12公里的沙漠行军。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训练,而是一次心灵与体力的双重洗礼,也是对他们精神与毅力的一次深刻考验。 这场军训和传统意义上的军训有着天壤之别,想象一下,不是在操场上站着踢正步,也不是在阴凉的地方默默站军姿,而是穿越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每一步都沉重,每一滴汗水都那么真实,热得几乎要融化的沙子像是有生命的怪物,跟随着每个人的脚步,一点一点地侵蚀体力与耐心。 运动鞋里不时灌进细沙,脚踝不断被磨得生疼,有学生甚至没走几步,袜子就破了。 然而,这并不是随机选择的路径,12公里的行程背后,藏着历史的厚重。 70多年前,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1803名官兵,正是从这片沙漠中出发,经历了无数困难,最终完成了那段壮丽的征程。 这一历史的重走,让这次军训有了更深的意义——不仅仅是体能上的挑战,更是对精神的洗礼。 每当学生们想到这段历史,那些艰难困苦的先烈,似乎就在自己身后推着前进,让他们不敢停下脚步。 初入沙漠的那一刻,几乎每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沙丘连绵起伏,远看像是金色的海洋,一望无际。 站在沙漠的边缘,想象自己要踏入这片浩瀚的土地时,心里多少有点忐忑。 虽然提前知道了这次军训的强度,但真正踏上沙丘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做“挑战”。 40度的高温让沙地几乎成了铁板,走一步脚底板就像被烤得发热,随时都有脱水中暑的风险,风一吹,沙粒像针一样刺进皮肤,每一步都仿佛是在煎熬中前行。 但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了整个军训的灵魂,学生们在这一片沉寂的沙漠中,彼此支持,共同进退。 在炎热的沙丘上,不时能听见“加油”、“坚持住”的呼喊声,每一个人都像是在和自己较劲,而又仿佛是在为整个队伍奔跑。 特别是当体力不支的女生被男生主动背起包,或是步伐较慢的学生被同伴扶持着走时,那种互助的精神,瞬间让人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比烈日还要炽热。 更具挑战性的是一系列实战化训练项目——匍匐前进、沙漠拉烟等。 匍匐前进虽然是个简单的动作,但在滚烫的沙地上进行时,难度便飙升了几个档次,沙粒钻进衣服的缝隙,皮肤感觉像被火焰烤过一样。 但即使如此,大家还是坚韧地完成了每一次动作,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磨难,实际上却深深地培养了学生们的意志力和耐性。 沙漠拉烟的训练也令人难忘,彩色的烟雾在沙漠的上空翻腾,远看仿佛是一道道彩虹,但近看却是满脸汗水的学生们正在挥汗如雨,艰难地完成每个动作。 烟雾飘散的同时,也让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在做体能训练,更是在感受战场的气息和生活的艰辛。 当训练结束,大家站在沙丘顶端,回头望去,那一望无际的沙海,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人,什么叫做“扎根边疆”,什么叫做“坚韧不拔”。 有的学生感叹,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的确,站在沙丘顶端的那一刻,他们可能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吃得苦中苦”。 这份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生活中不可抹去的记忆,也会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变成最坚强的内心支撑。 这场军训,不仅仅是一个体能的锻炼,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方式,学生们在沙漠中体验历史、感悟精神,比任何课堂上的理论讲解都来得更有力量。 尤其是在听到教官讲述当年老兵如何在缺水、缺食、没有GPS和现代装备的情况下,凭借信念成功穿越沙漠的故事时,很多学生眼里闪烁着光芒。 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让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不愿放弃。 说起来,这种军训模式虽然被称为“硬核”,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体能上的提升,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这些学生,或许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但当他们多年后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沙漠行军的记忆将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像胡杨树一样,经历了风沙的洗礼,才能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 这次塔里木大学的沙漠军训,无疑给全国高校的军训模式带来了启示,传统的军训方式,或许更多是形式上的重复,而这次沙漠行军,则把学生的精神层面和历史教育融入其中,让每一滴汗水都变得更有意义。 也许,未来的军训不再是简单的站军姿、踢正步,而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祖国的广阔。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大家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这样艰难的训练吗?
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叁号知识局
2025-09-30 16:09: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