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今年曾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谁料音未落,中国高志凯教授就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1 00:34:49

美国副总统今年曾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谁料音未落,中国高志凯教授就在国际辩论中,一句话把他怼得哑口无言:就这么说吧,美国要敢来,那我们就敢跟美国打。 你知道那场国际辩论的现场有多戳人吗?美国副总统当时坐在台上,手指敲着桌子,语气带着惯有的傲慢:“中国要是不调整关税政策,美国不排除用‘更强硬手段’维护利益。”话里话外的战争暗示,让台下不少记者都倒吸一口凉气。可高志凯刚接过话筒,连稿子都没看,先把一份中美贸易数据报告放在桌上——那是他前一晚熬到三点整理的,上面用红笔圈出了美国对华出口大豆、芯片的依赖数据,还有中国稀土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制约关系。 “您说要‘强硬手段’,那不如先看看这份数据?”高志凯的声音没提高,却压过了现场的嘈杂,“美国农民每年靠对华出口赚400亿美元,硅谷的芯片企业30%的市场在中国,而您嘴里的‘战争’,先不说能不能打赢,单是断了这些供应链,美国国内的通胀能扛住吗?”他顿了顿,才说出那句让美副总统哑口的话,“我们敢打,不是因为好战,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你要掀桌子,我们就有能力陪你到底,可代价,美国未必付得起。”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高志凯的底气里,藏着几十年的专业积累。早年他在耶鲁读法学博士时,研究的就是“国际冲突与法理应对”,毕业论文写的《贸易战背后的国际法边界》,连导师都夸“把中美经贸的博弈逻辑讲透了”。后来在外交部当参赞,他处理过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当时美国想对中国轮胎加征35%关税,高志凯带着团队查了三个月的WTO规则,最后在日内瓦的听证会上,用“美国国内轮胎企业已获政府补贴”的证据,硬生生让对方的征税提案流产。 现在他在全球化智库工作,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不是奖杯,是一摞摞标着“机密”的分析报告——有美国军费开支的漏洞,有美军在亚太的后勤短板,还有中国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评估。有次学生问他“为什么总盯着这些数据”,他笑着翻出一张老照片:那是1998年他刚进外交部时,美国在台海搞军演,国内只能靠外交抗议的场景。“那时候我们没底气跟人硬刚,因为很多领域都受制于人,”他指着照片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航母能远航,芯片能自主研发,粮食能自给自足,这些才是敢说‘敢打’的本钱。” 其实美国副总统的威胁,本身就站不住脚。去年美国对华关税让自己的零售商多花了890亿美元,国内消费者买个中国产的家电都要多掏30%的钱,这种情况下喊“战争”,不过是想靠恐吓逼中国让步。高志凯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戳破了这层虚张声势——他不跟对方吵“敢不敢打”,而是用数据算清“能不能打、值不值打”,让对方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有人说高志凯“太刚”,可他在一次采访里说:“外交场上的软,换不来对方的尊重;该硬的时候不硬,只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他的“敢战”,从来不是喊口号,是基于对中美实力的清醒认知,是对中国底线的坚定守护。毕竟,真正的底气,从来都不是靠吓出来的,是靠自己一步步拼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