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黑龙江一位退休老人上山摘松茸时,无意中在石头缝里看到一个油布包裹,打开一看竟是一个标有“USA”字样的电台,民警在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立刻展开调查,后来一位69岁老太太闻讯赶来,仔细查看电台后,嚎啕大哭,而民警则肃然起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天,东宁县寒葱河林场的退休工人梁勇带着老伙计们上山采松茸。大伙儿正低头找货呢,梁勇眼尖,瞥见石头缝里塞着个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 扯出来一瞧,里头是个木盒子,打开一看,好家伙!一台铁疙瘩电台,壳子上明晃晃刻着“USA”三个字母,旁边还压着一本旧字典,扉页上用钢笔歪歪扭扭写着“朴英山”仨字,后头全是俄文。 梁勇心里咯噔一下,早年打仗那会儿,特务用的家伙什常带外国字儿。他不敢耽搁,立马揣着包裹下山报了警。派出所所长贾志京一看这阵仗,连夜报给县公安局。 局长亲自带人赶来,一查电台款式,竟是老掉牙的美制收发报机,可细看又不对劲:天线表的画法、零件磨损痕迹,分明是抗战时期东北抗联惯用的手法。 谜团在一周后迎来转机,北京来的69岁老太太王一知,原是东北抗联创始人周保中将军的夫人,一听电台消息就红了眼眶。 她赶到派出所,颤抖着摸过电台外壳,翻到字典里“朴英山”的名字时,眼泪砸在泛黄的纸页上:这是我战友啊……这是他用命护下来的东西! 老太太坐下缓了口气,道出一段尘封四十年的悲壮往事。当年东北抗联伤亡惨重,余部退入苏联整编成教导旅。 朝鲜族战士朴英山因熟悉地形、作战勇猛,被选派带队潜回东宁、穆棱一带侦察日军动向。 苏联人提供的电台刻“USA”字样,是为万一落入敌手能嫁祸美军;那本字典实为密码本,俄文对应密电码,朴英山的名字是他亲笔所写。 最揪心的结局藏在1944年夏天,朴英山带两名警卫在宁安县南马场活动时,被叛徒李义弼设宴诱捕。 席间伪装成“爱国青年”的日伪特务印敬天假借看枪,突然调转枪口射杀警卫,朴英山力战被擒。日军连番酷刑拷问,他至死未吐露半字情报,最终在哈尔滨英勇就义。 电台能重见天日,说明朴英山遇险前硬是抢时间藏好了它!王一知指着木箱里整齐摆放的耳机、天线说。 电池用尽后埋藏设备,是抗联教导旅的应急规程。他宁可自己赴死,也没让机密落入敌手。 真相大白,派出所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民警们肃立敬礼,这部锈迹斑斑的电台,从此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入驻东北烈士纪念馆。 如今它静卧展柜中,旋钮仍定格在78.5兆赫,当年与苏联联络的备用频率,仿佛仍在等待永不归来的发报人。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如果抗联文物会说话丨东北抗联朴英山小队使用的电台和密码本
1952年的儿童节,左权将军遗孤,12岁的左太北随北京八一小学学生代表给毛主席献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