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10-01 23:46:06

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下狠手。打了三年多,俄罗斯发现炸烂乌克兰的工厂、电厂、铁路根本没用,乌军照样能反击,导弹无人机照样往俄本土飞。 从2022年2月开打到现在,俄罗斯的策略一开始挺直球的:直奔乌克兰的核心命脉下手。导弹和无人机瞄准的都是能源、交通和工业这些要害。拿2025年上半年来说,俄罗斯发射的无人机数量就飙到两万多架,比前一年同期多出好几倍。他们的套路是先扔一大堆廉价无人机去耗乌克兰的防空弹药,等对方喘不过气了,再补上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直击发电站和变电站。结果呢?乌克兰的能源系统确实挨了不少重击,冬天一到,好多地方断电,数千户人家黑灯瞎火的,联合国那边统计,上半年就给240多万人送去了援助物资。可问题是,这么折腾下来,乌克兰的抵抗力没见明显掉链子,为什么?不是俄罗斯的火力不够猛,而是乌克兰的恢复速度超乎想象。西方国家像美国和欧盟,赶紧补位,运来发电机组和技术支持,帮着修补电网和铁路。俄罗斯炸一个,乌克兰修一个,循环往复,这不就成消耗战了? 这里面最大的变量是啥?是外部援助这张牌。俄罗斯以为自己常规军力牛,就能速战速决,结果低估了国际社会的反应。西方从头到尾没闲着,美国带头,提供情报、武器和钱。光是防空系统,像爱国者导弹,就成了乌克兰的救命稻草。俄罗斯的导弹群来袭时,乌克兰的拦截率高得惊人,好多攻击被挡在半空。2025年7月,俄罗斯一次扔出350多架无人机,乌克兰那边报了10死19伤,但大部分被打了回去。欧盟的财政援助也关键,乌克兰经济差点崩盘,靠着这些贷款和捐款,才稳住军队的补给线。俄罗斯这边呢?盟友少,面对北约的集体施压,火力优势慢慢变味儿。他们的导弹里头,还掺了不少西方零部件,这事儿暴露了供应链的漏洞。乌克兰的反击能力从哪儿来?不光是本土韧性,还得靠这些高科技武器,比如精确制导弹和无人机。俄罗斯本土的空军基地和炼油厂,就挨过好几轮这样的招呼,萨拉托夫和萨马拉的能源设施被炸,波兰甚至得派F-16去边境巡逻。 打了三年多,俄罗斯的战略调整明显,从速胜梦醒了,转而玩饱和攻击,试图把乌克兰的防空耗干。2025年夏天,基辅和哈尔科夫这些地方,夜里导弹雨下个不停,罗马尼亚和波兰的领空都遭了无意波及。俄罗斯的逻辑是,冬天一过,乌克兰能源瘫痪,军队就得散架。可事实呢?乌克兰不光守住了,还开始反推。他们的无人机和导弹,飞过边境,炸俄罗斯的跑道和油库,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情报共享的结果。西方不只给钱给枪,还分享卫星数据和训练支持。北约的教官在后方营地,手把手教乌克兰士兵操作F-16和精确武器。俄罗斯的入侵,本来是想分裂乌克兰的统一性,普京早年文章里就说过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一个民族,可这套说辞在战场上没站住脚。乌克兰的韧性,根子在民众和领导层的坚持上,泽连斯基从演员转战时领袖,靠着这些援助,稳住了阵脚。 2025年9月,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俄政策变硬了点,卢比奥当国务卿,谈起对俄罗斯的制裁更严厉。俄罗斯的回应是加码空袭,9月10日基辅核心区挨了导弹,3死几十伤。但乌克兰的F-16首秀拦截效果不错,大量无人机被干掉。俄罗斯的伤亡数字,据估算,已经上百万,经济也扛不住,财政赤字拉大,石油出口受限。乌克兰这边,伤亡同样惨重,但国际援助像个缓冲带,帮他们维持运转。联合国安理会7月开会,俄罗斯指责西方武器援助延长战争,可他们自己也没停手。泽连斯基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直言,不制止俄罗斯,侵略会扩散,这话听着接地气,却戳中要害。

0 阅读:0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