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韩国宣布了 10月1日,韩国外交部宣布,前外长康京和点将到华盛顿,她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2 07:35:33

就在刚刚 韩国宣布了 10月1日,韩国外交部宣布,前外长康京和点将到华盛顿,她成了韩国70多年头一位坐进驻美大使办公室的女将。 ​当过电视台双语主播、给金大中做过英文翻译、在联合国跟过三位秘书长、文在寅时期掌舵外交部四年,如今70岁的她,又要去白宫对面上班。 你可别觉得70岁挑起重担是“临老再拼”——康京和这辈子,就没走过硬碰硬的“捷径”,每一步都踩着实打实的能力往上走。早年间在KBS当双语主播时,她可不是念稿子的花瓶,为了做美韩贸易的深度报道,能抱着厚厚的关税文件泡图书馆,连美国商务部的旧数据都能翻出来对比;后来给金大中当翻译,某次和美国议员会谈,对方故意用晦涩的农业政策术语刁难,她不仅精准翻出来,还悄悄在金大中耳边补了句“这人背后是大豆协会,得留点心”,这种“不止于翻译,更懂背后逻辑”的本事,让金大中直接把她调进了外交系统。 到了联合国更见真章,她跟着三位秘书长跑遍战乱地区,最苦的一次是2015年应对叙利亚难民危机,在约旦难民营待了半个月,白天跟难民聊需求,晚上熬夜整理报告,连联合国难民署的老同事都说“康不是来挂职的,是真把难民的事当自己事”。那段经历让她练出个本事:不管面对多大的分歧,都能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比如当年协调欧洲国家接收难民,她不硬劝,而是拿出数据说“接收难民能补充劳动力,德国制造业缺人正好能补”,这种“用事实说话”的风格,后来成了她外交的招牌。 文在寅时期她当外长,更是把这本事用到了极致。当时朝韩关系刚有缓和迹象,美国却担心“被边缘化”,她夹在中间没慌,先去华盛顿跟美国务卿 Tillerson 谈,用“半岛稳定能减少美军驻韩成本”说服对方;再回首尔协调朝韩对话,连平昌冬奥会期间朝鲜代表团的行程细节,她都亲自过目,怕出一点岔子。最让人记住的是萨德争议后,她去中国沟通,没喊口号,而是带了份韩企在中国市场的调研数据,说“中韩经贸断了,韩国中小企业先扛不住,中国的电子产业链也会受影响”,这种不回避矛盾、只找解决方案的态度,至少让当时剑拔弩张的氛围缓了下来。 现在尹锡悦政府选她当驻美大使,看着意外其实精明。尹锡悦上台后,一直想强化韩美同盟,但美国最近总催韩国在芯片、供应链上“选边站”,还想让韩国多承担驻韩美军费用,这些事没点手腕根本谈不拢。康京和的优势就在这:她既懂美国政界的“游戏规则”(当年在联合国跟美国官员打交道没少积累人脉),又了解韩国国内的底线——比如她知道韩国半导体企业不敢得罪中国市场,谈芯片合作时绝不会硬着来。更重要的是,她是文在寅时期的人,尹锡悦任命她,等于向外界释放“外交不分党派”的信号,能减少国内反对声音。 当然也有人嘀咕,70岁了能不能扛住华盛顿的高强度工作?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去年还在首尔大学讲外交课时,每天提前一小时到教室备课,课件里的最新数据都是自己更新的;私下里跟年轻外交官聊天,连美国国会最新的法案修订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对她来说,年龄从不是障碍,关键是能不能把事办成——就像她当年在联合国说的“外交不是比谁声音大,是比谁能把复杂的事捋顺”。 这次去华盛顿,她要面对的可不轻松:美国大选临近,两党对韩政策摇摆不定,半岛局势又时不时紧张。但康京和这辈子,就没怕过难办的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7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