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灭亡?因为苏联从建国时就是把全国的财富视为一个政党的财富,并且政党政府

芸霄记史 2025-10-02 08:46:14

苏联为什么灭亡?因为苏联从建国时就是把全国的财富视为一个政党的财富,并且政党政府享有各种特权,随意支配国家财富,各种特权就是对普通人民的掠夺。     这种做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苏联社会被撕裂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占据权力的人拥有舒适宽敞的住房,有专门的商店可以随意采购各类好东西,看病也能进入条件最好的医院,子女教育更是有人专门安排。   而普通老百姓却不得不去商店里排长队,还要拿票证才能换到最基本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居住空间狭窄得一家几代人挤在一起。   与此同时,他们辛苦工作赚到的工资并不高,想改善生活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权力者在特供供应里享受便利的时候,普通民众只能在寒风中排队等待,这种鲜明的对比,很快就让大家意识到资源根本没有真正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国家创造出来的财富到底流向了哪里?     按理说,苏联建立之初的口号是“全民所有制”,财富应该共享,可在实际中,支配权早就被政党掌握,他们决定财富的去向。   结果是,资源投入的重点不是民生,而是庞大的重工业和军备体系,国家的心思更多放在生产武器和搞对外争霸上,而不是改善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坦克、大炮、导弹一批批造出来,但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却常常不够,日用商品也经常短缺。     问题不仅仅在于资源分配,而是政治制度的本身逐渐发生变化,干部本该是“服务群众”的角色,但随着位置稳固,他们的身份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享受利益的特权者。   从高层到中层,甚至基层,特权扩散到了整个官僚体系,制度本身保障了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仅没有消除压迫,反而重建了一个新的阶层壁垒。   普通人虽然名字上是国家的主人,实际上却和过去的阶级社会没太大区别,只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不再叫资本家,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特权群体。     这样的局面,与当初革命时宣扬的理想形成了鲜明反差,最初的口号是人人平等,劳动成果由大家共享,人们为了这个理想才冲上街头,愿意跟着政党走。   但几十年后,他们发现理想里的平等几乎不见踪影,现实里只有更顽固的差距,特权阶层过着安逸的日子,普通民众却还在为温饱而奔波,这种落差无疑摧毁了他们原本的信念。     随着差距的不断扩大,不满情绪也一点点积累,最开始可能只是饭桌上的埋怨,慢慢地变成公开的质疑,最后变成对国家和政党的彻底失望。   当苏联民众再也不相信这个政权代表他们,反而觉得它正在消耗和掠夺他们的劳动成果,一个失去了基础信任的国家,自然也就失去了凝聚力。     苏联的灭亡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这种矛盾积累到无法解决的必然结果,理想与现实的裂缝越来越大,积压已久的矛盾最终让整个体系失去了支撑。     说到底,导致苏联崩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在于它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偏离了方向。   革命的初衷本该是让普通人过上体面的日子,但在过程中,权力蜕变成了一种新的特权,财富变成了被少数人支配的工具。   当国家无法再回应人民的基本需求,普通百姓不再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崩溃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