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改革开放,中国要坚定不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送心] 1978年的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43元,买一辆自行车要攒几个月工资。那时候买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一个家庭一年能分到的布票只够做两套衣服。这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我们父辈真实经历过的生活。 改革开放启动后的第一个十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近4倍。到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数十倍。这些数字背后,是几代人生活的根本性改变。 1985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不到30万辆,如今这个数字超过3亿辆。2023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8700万,相当于每16个中国人就有1个出过国。而在1980年代初,出国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不可想象的事。 这种变化源于经济体制的转变。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个看似抽象的决策,实际上让个体经营、民营企业获得了生存空间。到1988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已经突破1500万户,解决了23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基础设施的改善重塑了中国的经济版图,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通车,全长只有20.5公里。到202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8.3万公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6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这些交通网络带来的不仅是速度,云南的鲜花可以在采摘后48小时内出现在北京的花店,新疆的瓜果能在三天内运到上海的超市。物流成本的下降让电商成为可能,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5.4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观念层面,1980年代初期,个体户雇工是否构成剥削,曾引发激烈争论。安徽芜湖的年广久因雇工超过7人险些被定性为资本主义,最终是邓小平的“不争论”态度为私营经济打开了空间。这个细节折射出思想解放的艰难过程。 从那之后,创业不再是禁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掀起第一次“下海潮”,数十万机关干部和国企职工辞职创业。这批人中走出了今天许多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到2023年底,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8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就有1.24亿户。 城镇化进程让2.9亿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仅17.9%,2023年达到66.2%。这不只是居住地的改变,更意味着职业选择、收入水平、子女教育机会的全面提升。一个在工厂打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可能是种地的5到10倍。 当然,发展也带来新的挑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2023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甘肃的2.5倍。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增速从过去的两位数降到5%左右,转型阵痛不可避免。 网友热评: “我是80后,亲眼见证了过去的生活。小时候家里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现在自己开车送孩子上学,老家也盖了新房。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感恩这个时代!” “改革开放让普通人有了更多机会。我爸妈那代人是靠种地,我们这代人能创业、能打工,还能做电商。虽然压力大,但选择多了,只要肯干,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发展确实快,但也别忘了问题。比如房价、医疗、教育,老百姓担子还不轻。希望改革继续深化,真正解决民生难题,让更多人分享红利。” “从凭票供应到手机扫码,从绿皮车到高铁,技术进步太大了!改革开放不仅富了口袋,更改变了生活方式。期待未来更多创新!” “我们村通了公路,接了宽带,留守儿童也能上网课。国家强了,基层也在变好。但城乡差距还是明显,希望政策多向农村倾斜。” 互动提问: 👉 你亲历的改革开放最大变化是什么?是衣食住行、工作机会,还是思想观念?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感恩改革开放,中国要坚定不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送心] 1978年的中国城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2 10:48:40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