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国宝(大克鼎-南京博物),两次埋入地下,一家三代百年艰辛守护“传奇”。近三千年前,缮夫“克”家族,因躲避“犬戎之祸”(前771年犬戎攻陷周镐京),把“大克鼎”、“小克鼎”等祭祀祖先礼器匆忙埋入地下(在也没有回来)。晚清光绪年间,因陕西扶风法门镇任姓村民耕地,“大克鼎”重见天日。动乱年代,所幸被金石大家潘祖荫收购“密藏”,历经潘祖荫之弟,传至孙媳潘达于护宝更加艰难,30年代初躲过国民党大员威逼利诱的索取,抗战爆发,日军占领苏州,七次到苏家挖地三尺地搜查,所幸,潘达于提前秘密“埋宝”离家避祸护宝。新中国成立,潘达于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国宝献国家,奖励(二千万元旧币)捐“抗美援朝”。“大克鼎”(重201.5公斤,铭文290字)与大盂鼎、毛公鼎共同构成西周“青铜三宝”,传递华夏文脉,家国情怀。
一件国宝(大克鼎-南京博物),两次埋入地下,一家三代百年艰辛守护“传奇”。近三千
浍水岸上
2025-10-02 15:3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