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老师听说自己原本工作过的学校有一名女老师因为卖淫被抓,觉得太劲爆了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3 11:48:48

浙江杭州,一女老师听说自己原本工作过的学校有一名女老师因为卖淫被抓,觉得太劲爆了,先后将这一信息,分享到2个三人微信群,结果事后被警方以诽谤他人为由拘留2日。[送心] 谁也想不到,在只有爸妈和两位密友的微信小群里随口聊了句八卦,竟会让一位杭州女教师面临两天行政拘留。这件事最近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当事林老师因不认可处罚决定,已将警方告上法庭,案件即将开庭。   去年11月底,林老师在名为“果冻局长”的家庭群(成员为她与父母)和“仙女下凡”的闺蜜群(成员为她和两位好友)中,谈论了关于原学校一位教师的不实传闻。随后,天台县公安局认定其行为构成诽谤,鉴于她主动投案,作出行政拘留两日的处罚决定。   但林老师对此难以接受,她强调这两个群都是极其私密的小圈子,家庭群和闺蜜群里的闲聊并非故意散布谣言,也不会直接导致当事人社会评价降低。她还提到自己并非信息源头,当时当地已存在相关传言。   警方则在处罚文书中指出,林女士将不实信息发布在微信群并私发给个人,导致信息进一步扩散,对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 据了解,群内林老师的一位闺蜜(同为编制内教师)同样被处以行政拘留两日,另一位与林老师私下讨论此事的老师则被处以行政拘留四日(因怀孕未执行)。这些情况似乎表明,不实信息确实通过聊天得到了传播。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可处五至十日拘留。林老师的行为是否达到“情节较重”的程度,成为本案核心争议。有律师分析认为,关键在于这种小范围私密群聊中的言论,是否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公然性”。   在私人小群里的闲聊,如果信息不实,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法律专家指出,判断是否构成诽谤,通常要看是否有捏造事实的行为或散布虚假信息的主观故意。即使在私人群聊中,如果对未经核实的信息进行传播,且对他人名誉造成实际损害,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现代人社交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几乎每个人都在家庭群、好友群里分享过见闻,其中难免会涉及未经证实的消息。   林老师的遭遇,确实令人感慨。它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每次在群聊中分享信息前,多停留片刻思考,多一份谨慎核实,不仅是对他人名誉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行的负责。   网友热评: “不就是跟家里人和闺蜜在小群里聊个八卦嘛,谁还没在私底下说过几句闲话?这也要拘留,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照这个逻辑,夫妻俩在床上说同事坏话,是不是也得抓起来?” “别说是三人群,就是一对一私聊,传谣给别人造成伤害了也得负责。” “难道处罚还看身份?” 您怎么看?觉得在家人、闺蜜这种三人小群里聊未经证实的八卦,该不该受到这么严厉的处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