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曾出现过蠹尸人,这些人都是些亡命之徒,一听说那里发生战事,就立即赶赴那里,他们不是上战场参战,而是奔发财的目标而去的。他们躲在远处,等到战斗结束了,趁无人之际,去尸身上翻找财物。每具尸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些值钱的东西。蠹尸人总是满载而归。 北宋末年,金军铁蹄南下,边关烽火熊熊,那些亡命之徒却在暗处窥伺,战场硝烟散尽,他们的麻袋鼓起,藏着不义之财。这股歪风下,家国安危何在? 说起宋金那场大仗,得从北宋末年讲起。那时候,宋朝国力不弱,民间日子过得还算宽裕,商人们腰包鼓鼓,城市里银钱布帛到处流通。金军从1125年开始南侵,女真铁骑直奔中原,灭了辽国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大宋。他们的打法简单粗暴,就是抢钱抢粮抢地盘。每次攻下一座城,金兵就挨家挨户翻箱倒柜,金银珠宝绸缎全卷走。大头得上交军需,小头士兵自己留点,长官们也睁只眼闭只眼。要是士兵空手跑这么远拼命,谁乐意啊?这就养成了金军一路掳掠的习惯。宋军那边呢,边防松散,仓促应战,金军一来就节节败退。战场上尸横遍野,那些遗体往往带着随身物件,铜钱银片什么的,散落一地。 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金军直捣汴京,城破时官绅百姓四散逃命,街上金银扔得到处都是。战线拉长到淮河一线,宋军重组防线,岳飞韩世忠这些将领带兵死守,可金军来势凶猛,胜败交替,尸体堆成小山。民间乱成一锅粥,百姓逃难,田地荒了,饿肚子的人比比皆是。这时候,一些闲汉子眼尖,看准了战场上的便宜。宋地富庶,士兵出门总带点细软,金兵身上也藏着抢来的私货。 战火一烧,边塞村镇空荡荡的,没人管这些闲事,正好给了投机钻营的空间。金宋拉锯战打了十来年,宋廷调兵遣将,粮草不断,可军心民心都得稳住。偏偏这种不义之风冒头,扰了后方,影响了士气。历史上记载,宋金交兵期间,类似尸贼的现象不是孤例,乱世里总有这种人钻空子,蚕食国力。宋朝虽有文治武功,可军事上积弱已久,外敌入侵时,内部这些小毛病就成了大麻烦。想想看,官兵在前线拼命,后头有人捡漏,这仗怎么打?宋廷后来南渡,建南宋,边防才稳下来,可那段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至今让人警醒。 这些蠹尸人,说白了就是一群不怕死的赌徒,专盯着战事发财。北宋灭亡后,南宋初年,金军还时不时南下骚扰,1125到1141年的宋金战争,战场从燕京打到淮西,尸首成堆。那些家伙一听边关有仗打,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不是去冲锋陷阵,而是躲在外围等机会。金军败退时,宋军追击不紧,战场上扔下满地遗体,盔甲兵器散乱,腰囊松开,里面铜钱银两露出来。金兵身上更肥,抢来的珠链玉佩藏在靴子里或袖管中。 宋卒随身带点家底,绣囊里银丝玉坠什么的。这些人白天猫在土丘后或林边,眯眼看着两军厮杀,箭矢飞过,尘土漫天,他们一动不动,就等喊杀声停了。夜里摸过去,战场上血腥味冲天,腐臭渐起,他们翻找那些僵冷的身子,从领口到靴底,一件不落。起初就几个人,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淮西一带,1128年左右,金军吃亏撤走,尸横荒野,他们蜂拥而上,囊袋塞满金银,扛着就跑。战场外观战的人影幢幢,士兵瞥见分神,阵脚就乱。 这风气一开,边地村舍里闲汉子都动心,战事一多,他们如影随形。宋军将士在前浴血,后头这些家伙捡现成,国难当头还想着私利,简直是雪上加霜。历史上,这种尸贼在宋金战中屡见不鲜,扰得军纪松散,影响了抗金大业。宋廷虽有诏令严禁,可执行难,基层管不过来。想想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身后还被这样糟蹋,谁不窝火?这些蠹尸人下场可惨,宋朝一位将军看不下去,抓了一大批,全处斩了。 这事一出,宋军军纪大整,官兵专心御敌,边疆稳了,百姓日子渐安。将军铁腕除弊,护住了社稷根基。宋金战争虽苦,可也磨炼出岳家军那样的铁军,抗金到底。历史上看,这种投机钻营的歪风,在任何乱局中都得警惕。国家强盛靠的是全民一心,私利害公义,那是要不得的。
宋代曾出现过蠹尸人,这些人都是些亡命之徒,一听说那里发生战事,就立即赶赴那里,他
蕊蕊聊过去
2025-10-03 19:46:00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