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拒收,就断供!”波音CEO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

小胖胖说科技 2025-10-04 13:35:14

“中国再拒收,就断供!” 波音 CEO 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压,没成想却成了 “自曝家丑”。

这句在 2024 年航空业论坛上脱口而出的话,非但没让中国妥协,反而让外界看清了波音如今外强中干的真实处境。

中国航空市场的分量,波音早该心知肚明。

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2024 年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国内航空公司全年新增飞机需求达 320 架,未来五年累计需求超 1500 架 —— 这对任何一家飞机制造商来说,都是不能错失的 “肥肉”。

早年间,波音靠着 737 系列、787 梦想客机,在中国市场一度占据 45% 的份额,最高峰时每年从中国赚走超 200 亿美元营收,中国甚至成了波音除美国本土外最大的单一市场。

转折从 737 MAX 系列事故开始。

两次致命事故后,中国民航局率先要求该机型停飞,后续对复飞的适航认证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要整改飞行控制系统,还要补充大量安全测试数据。

波音虽在 2021 年完成全球复飞,但中国市场对其信任已严重受损 ——2023 年中国航空公司采购的 180 架飞机中,波音仅拿到 35 架订单,占比不足 20%,剩下的全被空客和国产 C919 瓜分。

2024 年上半年,波音向中国交付的飞机更是只有 12 架,而空客交付了 78 架,C919 也交付了 15 架,投入北京 - 上海、广州 - 成都等热门航线。

凯利的威胁,更像是经营困境下的 “慌不择言”。

2024 年波音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净亏损达 142 亿美元,创下近十年最大亏损纪录;市值较 2023 年缩水 380 亿美元,跌至 850 亿美元,而空客同期市值已突破 1200 亿美元。

亏损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市场订单锐减 —— 过去中国订单占波音全球订单的 18%,2024 年这一比例降到了 7%,连维持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都成了问题,西雅图工厂甚至出现部分生产线停工、员工轮休的情况。

更尴尬的是,“断供” 威胁本身就站不住脚。

中国早有成熟的替代方案:空客在天津建有总装线,2024 年为中国定制的 A320neo 系列飞机,交付周期比波音快 3 个月,还能根据中国航空公司需求调整客舱布局;

国产 C919 已完成 300 架订单签约,2025 年产能将提升至 50 架 / 年,基本能满足国内支线和中短程干线需求。

某国内航空公司采购负责人直言:“现在不是我们求着买飞机,而是厂商拼服务、拼安全、拼交付速度,波音要是真断供,我们完全能靠空客和 C919 补上缺口。”

波音自己反而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这不只是订单的事。

中国是波音重要的供应链基地:西安飞机工业为波音 737 系列生产垂直尾翼,上海航空电器提供客舱照明系统,每年中国供应商为波音提供超 60 亿美元的零部件。

要是真断供,这些供应商的订单会转移到空客或 C919 供应链,波音自己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2024 年波音单机生产成本已比 2023 年增加 8%,再丢供应链支撑,亏损只会更严重。

还有个绕不开的短板:稀土。

飞机制造中,发动机高温合金、机身轻量化材料都离不开稀土元素,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占全球稀土加工产能的 85% 以上。

波音每年生产飞机需要的稀土材料,有 70% 来自中国企业。

有行业分析师算过账:要是中国减少稀土供应,波音得花至少 2 年时间寻找替代来源,且成本会上涨 30% 以上,这对本就亏损的波音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凯利的威胁没吓到中国,反而让更多人看到波音的战略失误。

出了安全问题后,波音没把重点放在彻底整改质量、重建信任上,反而试图用 “施压” 的老办法逼市场妥协。

2024 年下半年,波音还因质量问题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罚款 2.3 亿美元,原因是 787 客机机身部件存在装配缺陷 —— 连本土监管机构都不认可,中国市场怎么可能轻易 “收下” 有隐患的飞机?

现在的航空市场,早不是波音一家独大的时代了。

中国市场需要的是安全、可靠、有诚意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动辄威胁 “断供” 的厂商。

波音要是还不清醒,继续用对抗的心态对待中国市场,只会把更多订单推向竞争对手,最终让 “断供” 变成 “自断生路”—— 这或许就是凯利威胁言论最大的 “自曝家丑”:暴露了波音既不懂中国市场,也看不清自身处境的现实。

0 阅读:218

猜你喜欢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