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宣布了!   10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警告精准戳中了

波览历史 2025-10-04 17:48:37

快讯!快讯!   俄罗斯宣布了!   10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警告精准戳中了美国援乌策略的要害,明确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会引发局势升级,既改变不了战场走向,更会毁掉刚有缓和迹象的俄美关系。   这场看似针对单一武器的博弈,实则是美国精心设计的“甩包袱”游戏,把冲突成本转嫁给欧洲,却没想到反而撕开了北约联盟的裂缝。   美国的算盘打得响亮,自己不出钱不出力,却逼着欧洲为“战斧”买单。就在普京发出警告前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表示,要通过北约渠道向乌克兰提供“战斧”,但这笔钱得由欧洲国家掏。   这种“美国出货、欧洲掏钱”的模式很快有了下文,荷兰一下子拿出近6亿美元,德国跟进5亿,瑞典、挪威、丹麦也凑了不少,五国加起来超过15亿美元,按市面上的价格,够乌克兰买几百枚“战斧”,发起多轮大规模打击。   美国这么做绝非大方,而是把俄乌冲突的成本和风险全推给了欧洲,自己则躲在后面赚军工的钱,光是雷神公司今年股价就因为对欧武器出口涨了不少。   欧洲的无奈比导弹本身更值得琢磨。表面上看是主动出钱,实则是被美国架着走。美国一边用“减少驻欧美军”威胁,一边利用东欧国家的安全焦虑撺掇大家掏钱。   波兰、罗马尼亚怕冲突外溢,一个劲游说欧盟加码,可真到出钱的时候,压力全落到了西欧和北欧国家身上。   德国的日子最不好过,今年对乌援助已经让财政赤字破了警戒线,超过了GDP的6%,工业用电成本涨得离谱,老百姓上街抗议,喊着“别用我们的钱填战争黑洞”。   荷兰民众也不买账,不少人在网上吐槽“美国的导弹,凭什么我们买单”。这种被迫出血的滋味,让欧洲内部的不满越来越明显,之前还能靠着“安全共识”撑着,现在真金白银掏出去,联盟里的裂痕肉眼可见。   更讽刺的是,美国口中能“改变战局”的“战斧”,在战场上根本没那么神。   这款导弹虽然能打一千多公里,从乌克兰西部就能摸到莫斯科,打击精度也能控制在几十米内,还能贴地飞行躲避探测,但实际作战中短板突出。   它飞得慢,属于亚音速导弹,俄军在边境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旅,射程刚好能覆盖乌克兰可能部署“战斧”的区域,只要导弹一发射,发射平台很可能先被摧毁。   而且乌克兰根本没人会用这种高端武器,真要部署,必然得有美军人员手把手教,这等于把美国直接拉到冲突一线,普京说“没有美军参与,‘战斧’根本用不了”,就是点破了这个关键。   面对美国的算计,俄罗斯的反制没走硬碰硬的老路,而是精准打在欧洲的“软肋”上。   10月3日当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宣布,暂停通过“北溪-2”备用管道给德国供气,理由很直接:欧洲援乌武器已经破坏了能源合作的中立原则。   这一下直接戳中了欧洲的痛处,天然气价格当天就暴涨30%,德国工业用电成本再创新高。要知道,德国的化工、冶金等产业本来就因为能源涨价苦不堪言,不少工厂都在减产,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俄罗斯这招既没激化军事冲突,又让欧洲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压力,比单纯的军事威慑管用得多。   在外交上,俄罗斯也玩起了分化战术。普京一边重申愿意和特朗普在莫斯科会晤,摆出对话姿态,一边让外交部紧急召见法国、意大利大使,强调提供远程导弹的风险。   法国和意大利本来就对无休止的援乌感到疲惫,国内经济压力也大,俄罗斯这番“提醒”,无疑会让他们更犹豫。   之前欧洲还能靠着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整合欧洲资金与美国产能”说法撑场面,现在内部的动摇已经藏不住了。   美国看似通过这种模式巩固了北约盟主地位,实则在消耗盟友的信任。欧洲国家心里跟明镜似的,美国把“战斧”推到前线,自己却在亚太搞战略布局,根本没把欧洲的安全当回事。   有网友说得好:“美国是把欧洲当成了对抗俄罗斯的挡箭牌,用完了可能就扔了。”   这种不满正在积累,荷兰议会已经有人提出要重新评估援乌预算,德国的抗议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在削弱北约的凝聚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平台上用“防空洞在哪”嘲讽俄罗斯,可他没意识到自己只是别人的棋子。就算真拿到“战斧”,乌克兰也成了众矢之的,俄罗斯早就放话,一旦“战斧”部署,会优先摧毁所有发射平台。   而且这些导弹根本改变不了僵持的战局,2024年乌军的远程武器八成多都被俄军摧毁,“战斧”来了也只会多些“活靶子”。   截至10月4日,欧洲的资金已经到位,但“战斧”还没影。普京的警告不是空话,俄罗斯在边境增派的导弹旅和暂停的天然气供应,都是实实在在的反制。   美国想把包袱甩给欧洲,却可能把自己的盟主地位晃得更不稳。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被拖入泥潭的欧洲和沦为战场的乌克兰。   信息:美考虑供乌“战斧”巡航导弹,普京强硬回应 直新闻2025-10-03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