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以为,韩国瑜当上“立法院长”,能踩住民进党的刹车。错了!他亲自“驾驶”,载着一飞机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立委”,一起,浩浩荡荡地,开向了日本。 9月25日,韩国瑜以“立法院长”身份,带着共 12 名跨党派立委组成代表团赴日交流。 代表团中既有国民党立委,也有民进党立委,更有人说这种组合象征“5 + 5 + 1”(即国民党 5 人、民进党 5 人 + 立法院长 1 人),在政治操作上很具象征意味。 在机场送行时,还有国民党高层、外交部公务人员等公开参与,似乎是在给这次跨党出访“盖章背书”。 有人会说:去日本进行国会外交,是合乎常理的外交活动,但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在岛外议题上,两个在岛内互相撕咬的政党,忽然可以在对日、对外的路线与姿态上联合?这是政治姿态的展示。 我们拆开来打量这个现象,蓝绿斗得狠,常常互相指责对方“卖台”、“亲中”或“投靠外力”,在岛内议题,像经济、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族群问题、司法、媒体这些,他们互相拆台互相攻防。 可在对外方向上却像在音乐节奏里突然合拍:同样愿意往“拉日”、“对抗中”方向靠拢。 这种表演,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担心的是:在大国博弈中,我们台湾真正自主、利益至上的声音,是否在这些“合体”下被掩盖? 从历史来看,台湾的政党结构里就有一股“外向依附”的成分,很多时候,对外的立场被用作政治资源,用来争取某些选民或国际支持。 而当“对外议题”成为政党差异的主舞台时,那些最容易被边缘化的民生诉求就可能被淡化。 再回到这次访日,出发前在国内的准备、在议题选择、在整个团队组合方式,都充满政治考量。 若国民党本来被期待能在立法院中牵制执政民进党,可新上任就率队出访,跟民进党握手出征,这等于公开告诉大众:在某些对外议题上,蓝绿是同频的。 进一步讲:这种“合体”,会不会让台湾的对外政策成为大国角力的棋子,而非由台湾利益出发去衡量? 这种“对内竞争,对外一致”的局面若持续,对台湾民主社会的健康是种压迫。 人民选票能让岛内政党更换、更批评、更监督;但若政党在岛外议题上一旦形成共识,却没人能干预,就有可能形成“统一对外声音”的假象,让台湾失去多元声音。 我们要警觉一个结构:当政党在选举战场拼尽全力、却在对外政策上集体倾向某条线时,普通人可能就被夹在中间,无从选择。 我们要的不只是选谁好谁坏,更要看到:对外政策不是选举的附属,而是关系台湾生存与尊严的根本。 普通人该怎么判断?我们可以问:这次的出访议题是什么?他们要跟日本谈什么?谈台湾的经济?谈日本援助?谈安全?是拿台湾利益说话,还是拿“靠外力”说话?谁是主导?谁出来被迫配合?这些,我们可以看清楚。 我们也要鼓励媒体、学者、公众把政治光照到这种“合体”的背后,而不是只看表面出访、握手、合照。 蓝绿在岛内你争我夺,但在对外议题若合体走向外力,那就不只是政治操作,而可能是交出话语权。 台湾人不能只是观众,我们要做旁观者中的判断者,若政党把外力当靠山,那台湾最后真正靠的,只能是自己。 信源:中评网——《韩国瑜:期盼访日行收获满满 台日友谊长存》
区桂芝炮轰台岛两党,质问国民党“还反什么共”?台湾教师区桂芝同时向国民党与民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