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前,聂荣臻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式受阅的那天,如果遇到敌机空袭,大家要原地不动,下刀子也不能动!天安门广场30万人民群众在看着我们,大家能做到吗?”[无辜笑] 当时国民党空军手里还有上百架美制战机,其中B—24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能覆盖北京。 就在5个月前的4月,南苑机场被炸,地勤人员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搞几十万人的露天集会,一旦遭袭后果不堪设想。 筹备组反复推演后,把典礼时间定在了下午3点,这个时间不是随便选的,背后有精确计算,从浙江舟山的国民党空军基地飞到北京,直线距离1230公里,B—24轰炸机来回要飞五六个小时。 如果下午3点从舟山起飞,到北京执行任务后再返航,落地时天已经黑了,问题在于,B—24的夜航设备很差,在1940年代想摸黑降落风险极大,这就等于给对方出了道选择题:要么不来,要么有来无回。 光算时间还不够,地面防空也得跟上,华北军区把能调的高炮部队全调来了,在北京周边布下防空网,更特别的安排是阅兵环节,17架受阅飞机里,有4架战斗机直接挂着实弹上天。 这在阅兵史上很罕见,飞机又要保持编队接受检阅,又要随时准备空战,飞行员的压力可想而知,但这确实是当时最实际的选择,因为新中国的家底就这么点,必须一机两用。 典礼前一天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给受阅部队下了道特殊命令,如果遭遇空袭,所有人必须保持队形,不准动,这道命令听起来不近人情,但有实际考虑。 广场上挤着30万人,一旦有人乱跑引发踩踏,伤亡可能比轰炸还严重,军人保持不动,至少能稳住秩序,给群众疏散争取时间,受阅官兵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没人提异议。 10月1日当天北京秋高气爽。下午3点整,典礼按计划开始,毛泽东走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受阅部队按计划通过广场,挂弹的战斗机从头顶飞过,一切顺利进行。 直到傍晚活动结束,国民党的飞机始终没出现,后来从台湾方面的资料看,他们确实考虑过空袭,但算了算时间和风险,最终没敢动手。 这场典礼能平安举办,靠的不是运气,筹备团队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算账,飞机航程多少、飞行时间多久、天黑几点、防空火力够不够,每个细节都要有数,正是这些扎实的准备,把风险降到了可控范围。 7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阅兵已经完全不同,我们有了先进的防空系统,有了自己的国产战机,再也不用让飞行员挂着实弹去受阅,但回头看那段历史,那种在极其困难条件下把事情做成的劲头,确实值得记住。 网友们敬佩不已: “看完一身鸡皮疙瘩,原来开国大典背后这么凶险,以前历史课上学到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这些细节。” “聂帅这道命令太硬核了!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执行力,为了国家和人民,连命都可以豁出去。致敬!” “最震撼我的是飞机带实弹阅兵,真是世界阅兵史上独一份了,飞行员们太伟大了,一边接受检阅一边准备战斗,心情得多复杂啊。” “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把时间定在下午3点,算准了敌人不敢来,这就是阳谋啊,太厉害了。” “想想广场上30万群众,再看看军人的承诺,眼泪差点掉下来,正是因为前辈们的牺牲和守护,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宁。” 在当时那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支撑受阅将士们毫不犹豫喊出“能”字的,最主要的力量是什么,是钢铁般的纪律,还是对新中国炽热的信念?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9年开国大典前,聂荣臻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
轩叔观察
2025-10-05 11:26:37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