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解德国!二战结束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过一个激进方案:将德国彻底肢解为五个国家。 我们知道,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边归苏联影响,西边归美英法影响,可是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罗斯福心里其实盘算过一个更加彻底的方案,那就是把德国彻底肢解掉,让它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二十世纪前半叶,德国几乎是欧洲最麻烦的矛盾制造机,从普鲁士崛起,到一战爆发,再到纳粹横扫欧洲,核心矛盾就是统一后的德国拥有太强大的国力,威胁到欧洲的平衡。 既然统一的德国总是不断制造战争,那彻底肢解,可能是最直接的办法。 罗斯福当时提出的构想来源可以在雅尔塔会议和多次战时会议上找到记录,也即所谓“摩根索计划”等方案。 而摩根索计划的核心就是让德国失去工业基础,把鲁尔和萨尔这样的重工业区剥离出来,由国际公管,让德国变成一个彻底农业化的国家,没有再发动战争的能力。 当然这个方案后来被事实证明过于理想化,也过于激进。 但是从罗斯福当时的想法来看,他的五国划分构想是摩根索思路的延伸,不是简单限制德国,而是直接从国家结构上把它肢解掉。 这种思路本质上就是想要“斩草除根”,一劳永逸地解决所谓“德国问题”。 不过这个计划最后并没有落地,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是盟国并不统一,英国人其实不太支持罗斯福的这个完整肢解方案,丘吉尔更多希望维持一个平衡的欧洲,而不是把德国拆得七零八落。 二是斯大林在讨论里也有自己的算盘,他希望用占领区的方式控制德国,并间接扩大战后苏联的战略空间。 三是各方利益不一致,最终只能采取的是一个折衷办法,德国战败后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由美、英、法、苏共同管理,也是后来冷战时期东西德分裂的直接背景。 罗斯福的构想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是它折射出美国对德国问题的深层焦虑。 美国远在大洋彼岸,本来不必担心德国对本土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已经意识到欧洲安全不稳,迟早会再次把自己拖下水。 既然德国是根源,那干脆从根子上解决。 这个逻辑延续到后来的美国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中,就是尽可能控制那些可能威胁国际稳定的大国,让它们永远没有足够的能力打破格局。 从这个角度看,二战后的很多国际安排,其实都能找到当年罗斯福设想的影子。 在战后的实践中,美国并没有执行摩根索式的彻底农业化方案,而是推行了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尤其是西德,在短短十几年里重建成了经济强国。 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按照罗斯福当年的设想去做,德国可能早就被肢解到今天都恢复不过来,但因为后来实际政策转向,西德反而成了冷战中美国对抗苏联的重要阵地。 那如果罗斯福的肢解方案真的实现了,今天的德国会是什么样子? 假如当时德国真的被拆成五个国家,很可能有人口多的部分靠经济规模迅速恢复,有些小的部分则被边缘化,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就会被彻底打乱。 苏联在东欧推行的制度可能不只局限在东德,还可能渗透到几个小国,西欧的整合也会更难。 甚至可以说,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欧盟,可能就没办法以这种形态出现,因为欧盟的核心推动者就是冷战时期逐渐壮大的西德。 如果没有强大的西德,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将复杂得多,甚至不一定存在。
哥伦比亚总统这趟中国行,估摸着能记一辈子!人兴冲冲飞了十几个小时到北京,本
【10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