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要抢走台湾一半芯片产业的勒索,赵少康向大陆发出了质问:“你们为什么不出来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05 12:51:34

面对美国要抢走台湾一半芯片产业的勒索,赵少康向大陆发出了质问:“你们为什么不出来讲话,说只要台湾不独立就不打他?”   美国要抢台湾芯片产业,压根不是好好商量,而是拿着政策当棍子、用利益做诱饵,硬逼着台湾就范。赵少康会这么质问大陆,其实也戳中了岛内在这种逼迫下的慌和没辙——毕竟自家的核心产业被人这么拿捏,换谁都着急。   早从2022年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开始,这事就埋了伏笔:表面说给补贴让企业来投资,实际上就是为了后面逼着眼台湾把产能和技术搬到美国铺路,台湾的半导体企业从一开始就没多少选择的余地。   台积电去美国这事,最能说明问题。2020年刚开始说要投120亿美元,结果在美国一波波政策推动下,钱越涨越多。   到2025年3月,特朗普直接在白宫拉着台积电老板魏哲家官宣,把对美投资一下子抬到了1650亿美元——这里面要建三座新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还要搞研发中心,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   美国给的好处是66亿美元补助加50亿美元贷款,可这钱哪是白拿的?后来又放风说“要拿补贴就得让美国占股份”,吓得台积电都得偷偷琢磨能不能把补贴退回去。   这哪是给好处,分明是拿捏着台积电的脖子——钱给你,但得听我的。台湾的经济部门只能跟在后面打圆场,说要跟台积电沟通问问情况,可连说“不”的底气都没有。   这些投资背后,是台湾实实在在把核心产能挪了出去。亚利桑那州那两座晶圆厂投产后,每年能造出60多万片晶圆,这些晶圆做成芯片卖到市场上,值400多亿美元——而这些产能,原本该留在台湾本土。   更关键的是技术也跟着走了:二期工厂要生产3纳米的芯片,三期还要搞更先进的2纳米,这些可是台湾半导体吃饭的本钱。产能一迁走,岛内的高薪岗位也跟着少了,研发预算还得往下砍。   现在台湾的失业率已经从3%涨到了4%,年轻人想找个好点的工作都得排队。   智库早就算过,照这趋势,台湾芯片出口额早晚得降20%。要知道芯片出口占了台湾GDP的两成多,这么把核心挖走,跟抽走台湾经济的魂儿没区别。   其实美国这招不是只对付台湾,看看三星和SK海力士的遭遇,就知道这套路有多深。   2025年8月,美国直接撤了这两家韩国企业在华工厂的设备豁免权,后来虽说提了个“年度审批”的方案,却要求他们每年多填1000份许可证,连设备维修要换个零件,都得提前报得明明白白。   韩国企业又气又没办法,也只能说“会好好沟通”。台湾企业的处境差不多,只不过因为半导体产业分量更重,被捏得更紧。   美国嘴上说“不想打乱产业链”,可转头就明着禁止企业用美国设备升级海外工厂——这不明摆着堵死台湾本土芯片产能升级的路嘛。   台湾对美国的依赖,早就埋下了坑。虽说芯片产业让台湾成了“硅岛”,2020年市场份额就超过一半,可核心技术靠的是美国的设备和专利,90%的生意又得靠苹果、英伟达这些美国客户。   加上军事上也得靠着美国,真到经济谈判的时候,根本没资格讨价还价。美国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明着要产能——反正只要掐住技术和市场两头,台湾企业只能乖乖听话。   台湾当局不仅不敢反抗,还得帮着圆谎,说这是“全球布局”,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布局,就是被架着走,没别的办法。   在这种被动局面下,岛内的焦虑自然会往大陆这边靠。赵少康那句质问,看着是问大陆,其实藏着对美国硬抢的没办法,也有对以后经济没法干的慌。   台湾心里清楚,大陆是半导体产业链里重要的一环,也是个大市场,可两岸关系一紧张,这点联系就总隔着层东西。美国正好利用这点隔阂,放心大胆地收割台湾芯片产业——反正台湾既不敢得罪美国,又没法完全靠着大陆市场。   就像台积电高管在白宫签合同的时候,台湾出口数据一个劲往下掉的时候,年轻人找不到高薪研发岗的时候,大家自然会盼着有人能打破这僵局,赵少康这么喊话,其实就是这种情绪憋不住了。   美国的算盘打得精着呢:把台湾半导体当筹码,既能把自家产业撑起来,又能牵制两岸,还能捞经济好处。可台湾夹在中间,不光丢了产业核心,还陷在政治漩涡里。   这种困境下,向大陆喊话似乎成了少数能抓住的稻草,哪怕这话本身,都没把两岸关系的本质想明白。   说到底,台湾半导体要真安全,从来不是靠美国给的那点补贴,也不是靠大陆给个承诺,而是得先摆脱被人当棋子的命。可眼下这情况,想明白这点都难,更别说做到了。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