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炒股十年悟:交易不是赌大小,而是自我修炼!5条实战准则,帮你避开新手必踩的坑

睿哲吃瓜酱 2025-10-05 13:16:29

我的炒股十年悟:交易不是赌大小,而是自我修炼!5条实战准则,帮你避开新手必踩的坑

接触股市十年,从2015年追涨创业板亏光8万本金,到如今能靠短线交易实现月均10%的盈利,我最痛的领悟是:炒股从不是靠运气赌涨跌,而是一场必须死磕纪律的自我修炼。很多人总想着靠一次“抓妖股”翻身,却不懂市场的底层逻辑——短期波动像抛硬币全看概率,但长期盈利只认铁打的纪律。真正能在市场里活下来的人,从不是纠结“这把能不能赢”,而是条件达标就“必须按规则做”,这才是穿越牛熊的核心。

常有股友问我,操作时最该先守住哪条底线?我每次都会提起2019年的教训:别和手里的股票“谈感情”。那年我重仓一只新能源票,前期赚了3万多,后来行业新政策出台,储能题材突然爆发,这只票开始回调。我总抱着“曾经赚过钱,再等等肯定反弹”的想法硬扛,结果从盈利3万熬到亏损2万,最后割肉时才发现,同期储能题材的票已经涨了50%。从那以后我才明白:资金永远追着新机会跑,老标的就算过去再强势,趋势一旦拐头,再乐观的判断也没用,抄底的执念,十次有八次都是套牢的开始。

选股也是新手的重灾区,到底该选“安全的”还是“活跃的”?莎莎的判断标准是从2020年踩的坑里总结的:先看“股性”,就像看人先看性格。那年我觉得“低估值安全”,买了一只传统制造业的票,股价常年在5-6元徘徊,从没涨停过,每天成交量只有几百万。我拿了整整4个月,不仅没赚钱,还错过了当时的医药行情——同期我朋友买的医药活跃股,已经翻了一倍。后来我才懂:市场里的“赚钱标的”都有共性,要么经常涨停、要么能跟上热点、要么成交量持续在线,这类票有资金推,才有赚钱惯性;而那些“躺平股”,看似安全,实则会耗光你的时间和机会,对短线交易来说,时间比本金更珍贵。

如果想快速判断一只票是不是强势股,我有个从实战里磨出来的方法,就看四点,这是2021年抓医美牛股时验证过的:阳线要长,比如一次涨5%以上,说明涨势够猛;阳线要多,比如一周5天有4天收阳,说明势头够稳;阴线要短,回调时跌幅不超2%,说明支撑强;阴线要少,整月阴线不超过5根,说明抛压轻。当时我靠这四点选的医美票,20天赚了35%;而之前贪便宜追的一只阴线多的票,当天涨停第二天就跌停,直接亏了18%,至今还记得那种心疼。

其实这些准则说起来都不复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我自己2022年的经历就是答案:关键在“知”和“行”之间的“管住手”。那年4月,市场大跌,莎莎看到有人抄底某科技票赚了小钱,忍不住跟着买,结果刚买就被套;还有一次,莎莎持有的票已经破了止损位,但总想着“再等等”,最后从亏5%变成亏15%。后来我才彻底明白:炒股拼到最后,比的不是谁懂的技巧多,而是谁能把纪律执行得更到位。该止损时不犹豫,该进场时不纠结,不被“别人赚钱”的情绪带偏,这才是长期盈利的关键。

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秘诀,只有“少走弯路”的纪律。我用十年时间踩过的坑,总结成这几条准则,就是希望大家别再犯我曾经的错。与其天天找“内幕消息”,不如把这些实战经验刻在心里,从每一次操作中修炼心态和执行力——毕竟,能在市场里长久活下去,才是赚到钱的第一步。

0 阅读:52
睿哲吃瓜酱

睿哲吃瓜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