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某年,有个叫顾总的人在县里当小吏,动不动就挨鞭子抽,心里一直憋着股怨气。一天,他实在受不了,就逃到了一片荒坟地里,茫然四顾,不知该往哪儿去。 忽然,两个穿黄衣裳的人走到他面前,说:“刘君,还记得从前咱们相处的日子吗?” 顾总一愣,说:“我姓顾,从没见过二位,哪来的‘相处’之说呢?” 两人笑着说:“我们是王粲和徐幹啊。你生前是刘桢,在坤明国做侍中,后来因为收了贿 赂 金,被贬成小吏,如今自然不记得了。不过你说话的口气,还带着当年的劲儿呢。”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五卷书递给顾总:“这是你当年的文集,仔细看看,或许能想起来。” 顾总翻开一看,忽然啥都明白了,只觉得文思像泉水似的涌了出来。 刘桢的文集,世上大多有传本,只有他去世前的几篇,这时才被顾总记起来的。其中一首诗,题目是《从驾游幽丽宫却忆平生西园文会因寄修文府正郎蔡伯喈》,诗是这样的: 在汉绝纲纪,溟渎多腾湍。 煌煌魏世祖,拯溺静波澜。 天纪已垂定,邦人亦保完。 大开相公府,掇拾尽幽兰。 始从众君子,日侍贤主欢。 文皇在春 宫,烝孝逾问安。 监抚多余闲,园圃恣游观。 末臣戴簪笔,翊圣从和鸾。 月出行殿凉,珍木清露溥。 天文信辉丽,铿锵振琅玕。 被命仰为和,顾征成所难。 弱质不自持,危脆朽萎残。 岂意十余年,陵寝梧楸寒。 今朝坤明国,再顾簪蝉冠。 侍游于离宫,高蹑浮云端。 却忆西园时,生死暂悲酸。 君昔汉公卿,未央冠群贤。 倘若念平生,览此同怆然。 其余七篇,流传中已经没了原文。 王粲对顾总说:“我本来个头矮,从前娶了乐进的女儿,那姑娘随她爹,比我还矮。跟你分别后,我改娶了刘表的女儿,没多久生了个儿子。” “刘表给孩子取名叫‘似翁奴’,今年十八了,身高七尺三寸,可惜没机会拜见你这位长辈。” “他十一岁那年,跟我一起照镜子,我说:‘你这脑袋比我周正多了。’他立马回我:‘防风氏的骨头得用车子装,可哪比得上白起,头小却厉害呢?’” “我又说:‘你这么高大,将来该当将军。’他又回:‘孔子说,三尺小孩都羞于谈霸道,何况我受父亲严格教导,哪敢想着打 仗杀 人的事?’” “我就知道这孩子聪明过人。不知你这辈子有儿女吗?” 顾总愣了半天,脑子里慢慢浮出些模糊的记忆,说:“二位既是我的旧友,能不能想个法子,让我摆脱这小吏的苦差事?” 徐幹说:“你拿着这文集,去跟县令说说,就能脱身了。” 顾总又问:“坤明是哪个国家?” 徐幹说:“就是魏国开国时的邺城啊!你从前是开国侍中,咋转眼就忘了?你在坤明国的家人都好,女儿娇羞娘有首怀念你的诗,昨天我念给你听的,还记得不?” 接着又念了一遍: 忆爷抛女不归家,不作侍中为小吏。 就辛苦,弃荣华,愿爷相念早相见, 与儿买李市甘瓜。 念完,顾总忍不住泪流满面,也写了一首诗寄给娇羞娘: 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 时殊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访寻。 之后,王粲、徐幹和顾总道别了。 顾总拿着《刘桢集》五卷,把见到王粲、徐幹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县令,还说自己前世是刘桢。 县令看到刘桢去世后的诗,大吃一惊,说:“可不能让刘公干当小吏啊!” 立刻免了他的差事,把他当贵客对待。 后来没人知道顾总去了哪儿,那部文集也很快不见了。 当时的人常劝诫子弟:“死了的刘桢还能护着活着的顾总,人可不能不努力上进啊!” 本篇故事源于《玄怪录》,顾总遇前世故知,也是情谊深厚。 关注@子虚先生讲故事 ,每天来看新故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大推荐#
搁古代你就是真·活佛老爷辣[捂脸哭]
【19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