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国防宣布 10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说,他们在4日深夜到5日凌晨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击,用无人机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专门打击了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和为这些企业提供能源的燃气设施。 “匕首”呼啸着划破乌克兰的夜空,这不是普通的导弹,而是俄军引以为傲的高超音速武器。它的速度足以突破任何现有防空系统,如今却瞄准了那些早已停工大半的工厂。战争从来都是新武器的试验场,而平民总成为最终的买单者。 乌克兰能源部报告显示,短短一夜之间,15处地点遭遇18枚导弹和78架攻击型无人机的猛烈袭击。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在黑暗中颤抖的夜晚,是医院里呼吸机突然的沉默,是新生儿在烛光中的第一声啼哭。 俄国防部的报告写得冷冰冰:摧毁了137个地区的乌军部队和外国雇佣兵站点,破坏了“海马斯”火箭炮的储存点。那些被称作“目标”的,何尝不是活生生的人?报告里的数字再辉煌,也掩盖不了战场上的鲜血与泪水。 就在空袭发生的同一天,俄军各集团部队在顿涅茨克地区持续推进,宣称占领了库兹米诺夫卡村,并不断向乌军防御纵深推进。一边是精准打击军事目标,一边是领土的实质性占领,俄军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发力。 回想10月3日,同样的剧情已经上演过一遍。俄军当时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及能源设施进行集群打击,乌方则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奥伦堡州的炼油厂作为回敬。你炸我的电厂,我打你的油库,这种以牙还牙的戏码,已经成为俄乌战场上的日常。 战争打响至今,双方都练就了独特的“肌肉记忆”。俄罗斯的导弹瞄准乌克兰的能源命脉,乌克兰的无人机则飞向俄境内的炼油设施。这种相互折磨的消耗战,看谁先流尽最后一滴血。 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意图明显至极——彻底瓦解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没有电力,工厂如何运转?没有燃料,坦克如何前进?没有能源,城市如何生存?这是一场旨在掐断命脉的打击,比单纯的前线厮杀更加残酷。 西方的武器还在源源不断运往乌克兰,但“海马斯”火箭炮需要电力充电,士兵需要灯光站岗,医院需要电力救人。俄罗斯的导弹正在试图证明:再先进的武器,在黑暗中也只是废铁。 顿涅茨克的土地已被炮火翻耕了无数遍,库兹米诺夫卡村的归属在战报上只是一行文字,对当地人而言却是家园的又一次易主。战争从来看不见那些在防空洞里紧紧相拥的普通人,听不见母亲们无声的哭泣。 这场消耗战没有赢家。俄罗斯的导弹库在不断清空,乌克兰的国土在持续焦黑。而真正的悲剧在于,和平谈判桌前的椅子,已经很久没有人坐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俄罗斯国防宣布 10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说,他们在4日深
星星海
2025-10-06 07:44: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