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的口碑,确实需要在使用中建立,但成本也确实高。i8的使用体验一定超出很多,非

德鲁大叔的车 2025-10-06 11:48:11

车的口碑,确实需要在使用中建立,但成本也确实高。

i8 的使用体验一定超出很多,非车主车评人的预期,短暂的试驾确实不足以体验任何一款车,当然也适用 i8 身上。

个性化的体验其实因人而异,而且评判标准差异巨大。

但基础能力其实要好讲的多,比如 舒适性、能耗、充电体验、空间。

舒适性 其实也比较抽象,有人觉得像船,有人觉得太软,但你可以细细体会一下的是,它对细小颗粒和坑洼路面的振动过滤。

一个主观标准是,你知道车正在通过什么路段,但你吃饱了之后,肚子里不会翻江倒海。

能耗是 i8 的强项,我认为能耗可以和充电放一起说,能耗低,单车行驶里程越长,充电体验好可以降低补能频次,这就是一个纯电最最基本的要求。

但其实很遗憾,目前最好的并不多,有很多卖的还挺贵的,做的都不算好。

哈哈哈 我肯定不说是谁。[笑而不语]

我长期是 换电 用户,这很容易聚焦到 nio 身上,目前换电的补能体验,是一个其他厂商用 100 个集团军也踏部平的山头。

除非你动用核武,那就需要你也做换电。

这个岔远了。[允悲][允悲]

起初 我个人作为换电用户,早已经习惯了高效补能体验,因为在上海公司楼下一堆慢充,所以很少有里程焦虑这玩意。

所以对于 5c 的补能体验,至少我现在可以说,感受上是有点片面的,特别是在理想自己自建超充的情况下。

先讲自建 5c 的体验,基本soc 10% - 93% ,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是 10 - 13 分钟,偶有要拉到 14 - 15 分钟。

这个时间我不知道各位满不满意,我个人作为车主我很满意,这就很像你非要去纠结 DF - 5C 的打击精度一样,打击精度误差是 10 米 和 100 米 确实有数字的区别。

10 米和 100 米 你慢慢纠结,先把快递收了吧![doge]

再讲一下 国网,在国网上目前就是 看桩 给你的功率,其实一样,换电车型如果去国网充 换电 的优势也不存在。

从补能上来讲,换电确实像一个游戏的 外挂,5c 就是出门神装。

0 阅读:0
德鲁大叔的车

德鲁大叔的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