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波从印度引进劳工的操作,说白了就是饥不择食,跟当年欧洲一股脑引进中东难民当

文史资鉴堂 2025-10-06 12:03:30

日本这波从印度引进劳工的操作,说白了就是饥不择食,跟当年欧洲一股脑引进中东难民当廉价劳工的思路简直如出一辙,看着是解了眼前的用工燃眉之急,可往远了想,全是藏不住的雷。   先说说日本为啥非得找印度要人,实在是没人干活了。你想啊,日本去年上半年新生儿才 33.9 万,去世的倒有 83.7 万,一年下来人口就得少近 50 万,15 到 64 岁的劳动人口比二十年前少了 2400 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凭空没了。   现在日本超市里收银的好多都是快 70 岁的老人,不是他们想干,是养老金不够花,只能硬扛,每 4 个上班族里就有 1 个是 65 岁以上的,护理行业更离谱,每千个老人只能分到 1.3 个护理员,好多养老院都得缩短服务时间。   更要命的是高端岗位也缺人,台积电在熊本建晶圆厂,周围一堆半导体企业跟着扎堆,九州那边 2023 到 2025 年的芯片人才缺口就有 1100 人,到 2032 年还得缺 900 人,十年前的岗位空缺跟现在比差了 13.4 倍。   之前日本也从越南、菲律宾招过劳工,但大多是干建筑、农业这些苦活,IT、医疗这些高端领域还是没人填坑,正好印度有 5 亿多劳动力,平均年龄才 28 岁。   又是 “世界办公室”,理工科毕业生一抓一大把,美国那边 H-1B 签证卡得严,日本就赶紧伸手抢人,今年 8 月石破茂见了莫迪,直接敲定未来五年引进 5 万印度技术人才的事儿。   短期看这确实是救急,半导体厂能开工了,养老院能凑够护工了,企业不用再到地铁站挂横幅招人了。可这事儿跟当年德国引进中东难民的逻辑太像了,都是先顾眼前不管以后。   德国当年为了补劳动力缺口收了不少难民,结果呢?社会治安出了一堆问题,移民融入不了社会,一堆后续麻烦甩都甩不掉。日本现在看着引进的是技术人才,不是难民,但埋的隐患一点不少。   首先就是日本民众这关就过不了。政策一公布,北海道、大阪街头全是抗议的,东京有人直接跑到印度使馆附近集会,京都的商家都联名上书反对。   网上更热闹,有人翻出东京市长和索罗斯的合影,硬说这是 “犹太人阴谋”,还有人画预言图,说东京以后全是咖喱店,开会三种语言混着来。   连马斯克都插一脚,公开说石破茂政府纵容印度移民 “入侵”,是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犯罪”,这话一出来,网民更炸了,还有人发段子嘲讽,拍些穿着 “我爱日本” 衣服的人追着日本女人跑的滑稽图片。   你可别觉得这些人矫情,日本社会本来就讲究血统纯正,对外来移民的抵触从来没松过,之前就因为个非洲家乡计划,民众误以为要让非洲人定居,直接把市政府电话打爆,官方账号下面全是质疑。   这种情绪要是压不下去,以后印度劳工在日本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好好干活了。更头疼的是文化和制度的坑。   日本到现在都没有专门的移民法,也没有中央部门统筹这事,引进人才的语言培训、文化适应全靠地方政府和志愿者凑活。   印度人说英语和印地语,日语压根不通,日本又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家,说话鞠躬都有规矩,这俩地方的文化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之前外国驾照持有者换日本驾照流程太简单,都出了不少交通事故,现在这么多印度人才进来,语言不通导致的工作失误、生活矛盾肯定少不了。   而且日本给的待遇也没优势,美国能开高工资还有英语环境,印度人本来更愿意去那,日本要是涨工资,本土民众肯定更不满,不涨又留不住人,这两难的局面压根没解决。   日本之前的外籍劳工问题还没理清,又添新麻烦。以前的技能实习制度改造成 “培训就业” 制度,说是允许劳工转行,还能给永住资格,其实就是想让他们长期留下干活。   可那些拿到永住资格的人,有的不在日本住也不干活,有的还钻空子领救济金,政府本来就头疼,现在又引进一大批印度人,后续的永住申请、税收管理、公共服务分配全是新问题。   德国当年就是没做好这些配套,才导致移民跟本土社会割裂,日本现在连基础的制度框架都没有,光想着招人,这不就是给自己埋雷吗?   日本引进印度劳工就是饮鸩止渴。劳动力缺口的根儿是老龄化、少子化,年轻人不想加班躺平,新生儿越来越少,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靠引进外人只能解一时之渴。   当年欧洲的教训就在那摆着,移民融入不好就是社会炸弹,日本现在民众抵触、制度缺失、文化冲突全占了,就算这 5 万印度人才真能来,短期填了岗位缺口。   长期来看,要么是留不住人白忙活一场,要么是留下了融不进去,引发一堆新矛盾。这哪是引才啊,简直是抱着侥幸心理赌未来,早晚得为这份饥不择食买单    

0 阅读:0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