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1岁的徐小凤嫁给了汽车经理廖晖,对方生意做得很大,也对徐小凤提出了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06 14:22:20

1980年,31岁的徐小凤嫁给了汽车经理廖晖,对方生意做得很大,也对徐小凤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别唱歌了,我们定居美国吧。” 1949 年,徐小凤出生在香港,那时的香港时局纷乱,她家境普通,却从小对唱歌有着格外的执念。 上学时她总跟着收音机学唱,低沉独特的嗓音,早早就在邻里间小有名气。 1966 年,17 岁的徐小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 “香港之莺” 歌唱比赛,没想到凭着一首深情演绎的老歌,直接拿下冠军,就此敲开了娱乐圈的大门。 可冠军头衔没立刻带来转机。那时香港歌坛流行娇柔唱腔,她的 “豆沙嗓” 不被看好,接连被几家唱片公司拒绝。 为帮家里打理食品生意,她中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白天在父亲的理发店打杂,晚上偷偷跟着播音匣练歌,没专业老师指导,就躲在后台听邓丽君的唱片模仿,再改成自己的调调。 直到 1969 年,才有夜总会愿意录用她驻唱,月薪 600 多港币,成了她以歌谋生的开始。 驻唱的日子里,她把基础练得无比扎实。 为多赚家用,她创下一晚跑 13 个场子的纪录,从尖沙咀到铜锣湾,嗓子唱哑了就含颗润喉糖接着来。 春节也不休息,赶场间隙啃面包果腹是常事,可她从不敷衍,每首歌都用心唱,渐渐靠独特声线攒下人气。 1970 年去吉隆坡演出时,被当地唱片公司看中,两天灌录 12 首歌,分成三张唱片发行,算是正式踏入歌坛。 1973 年签约永恒唱片后,她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不再刻意模仿他人,把低沉嗓音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推出的专辑《柔道龙虎榜》让她摆脱 “小白光” 的标签,真正以 “徐小凤” 的名字被记住。 1978 年的《风雨同路》更创下 20 万张销量纪录,拿下白金唱片奖,其中《卖汤圆》还悄悄打开了内地市场。 这期间她认识了廖晖,对方帮她协调演出交通,低谷时总在后台递水,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1980 年,事业刚起飞的徐小凤面临第一次重大选择。 廖晖希望她放弃唱歌,改国籍移居美国做家庭主妇,相恋七年的感情与坚持多年的事业摆到天平两端。 她没犹豫太久,最终选择取消婚礼,只通过经纪公司简单声明 “因私人原因解除婚约”。 转身就扎进录音棚,把所有精力扑在工作上,这股韧劲让她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屡创高峰。 1984 年,她力邀刚出道的蔡国权写歌,先后否决 8 首作品后,终于敲定《顺流逆流》。 这首歌像她的自传,“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 的歌词经她演绎,成了粤语经典,拿下 1985 年十大中文金曲奖。 1986 年专辑《Paula》封面的白底波波长裙,成了她的标志性造型,后来英皇女星还特意模仿过。 1989 年春晚为她破例,专程去香港演唱会后台搭棚录播,让她成了唯一没到现场却登台的歌手。 1992 年是她的巅峰之年。 在红磡体育馆连开 43 场 “金光灿烂徐小凤演唱会”,场场座无虚席,台下从学生到老人都有,这个纪录至今没人打破。 两年后她获颁金针奖,成为首位得此荣誉的女歌手,台下大半娱乐圈前辈自发起身鼓掌。 那时她的歌足够电台连播三天三夜,《城市足印》《婚纱背后》随着电视剧传遍内地,连梅艳芳都说 “没有徐小凤,就没有我今天”。 1995 年,在 15 场演唱会后她突然淡出歌坛。 她说香港音乐黄金时代已过,不愿应付不懂音乐的资本运作,转而过起打乒乓、搓麻将的普通人生活。 这一歇就是十年,直到 2005 年复出,红磡演唱会场数一加再加,前特首都悄悄来捧场。 复出后她依旧敬业,感冒唱得不满意就自掏腰包加场补唱,说 “不能糊弄买票的观众”。 2018 年她在红馆连开 6 场演唱会,2023 年大湾区晚会上,70 多岁的她唱《顺流逆流》,尾音颤音都和唱片里一样稳。 这么多年她没再谈感情,把日子过得简单自在,不追名牌,却总把歌迷放在心上。 有人问她坚持的秘诀,她只说 “用心唱每一首歌,歌迷在,我就舍不得走”。 信源:1980年,31岁徐小凤嫁汽车经理廖晖,廖:别唱歌了,我们定居美国——百态人间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