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冲向加沙的军队,不是阿拉伯国家军队,也不是伊朗军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

不负赋墨尘 2025-10-06 21:43:35

第一个冲向加沙的军队,不是阿拉伯国家军队,也不是伊朗军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兵支援加沙救援任务的,却是西班牙军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联合国早就发出警告,加沙的生活条件已经到了人道主义灾难的程度。粮食短缺,很多孩子饿得没力气起床;医院里缺药缺设备,医生只能干瞪眼;饮用水被严重污染,干净的水快成了奢侈品。   可以说,加沙两百多万人正处在生死线上。   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45个国家的民间人士——有律师、志愿者、活动家,还有瑞典的环保少女通贝里——组织了一支50艘船的救援船队,名字叫“全球坚毅”。   船上装着250多吨生活必需品:奶粉、药品、面粉、净水装置,还有能发电的移动设备。这些物资对加沙人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活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   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加沙驶去。但问题很快就来了,当他们开到希腊附近海域时,遭遇了密集的无人机袭击。爆炸声接连响起,通信系统还被干扰,船员形容那一刻仿佛置身战场。   要知道,这些船大多都是老旧的小船,有的甚至有百年历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大家心里都悬着,担心下一刻船就可能沉下去。   以色列的态度也非常强硬,要求船队必须在阿什凯隆港卸货,并声称他们直接开向加沙是“给哈马斯服务的挑衅”。   但是对无人机袭击的事,以色列并没有明确回应。与此同时,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站出来表态,要求彻查袭击,并强调作为占领方的以色列必须保障人道援助的通行。   这时候,船队的处境就很尴尬:如果继续往前走,随时可能被袭击;如果退回去,就意味着救援任务失败。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西班牙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9月24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纽约开联合国大会时,当场宣布要派军舰去保护船队。   第二天,西班牙的“阿尔瓦罗·德·巴赞”号护卫舰就从卡塔赫纳港启航。这艘军舰可不是摆设,它配备了先进的宙斯盾系统,能防空、能拦截导弹和无人机,在欧洲海军里算是一流的战舰。   西班牙政府说得很明确:这是一次纯粹的人道主义任务,目的就是保障公民安全,让物资顺利送到加沙。西班牙甚至承诺,军舰会一直护送,直到货物安全卸完。   要知道,西班牙并不是一时冲动。早在2023年冲突升级时,他们就已经对以色列采取了强硬态度:宣布永久禁止对以色列出口武器,还禁止以色列燃料船靠港。   今年5月,西班牙和爱尔兰、挪威一起承认了巴勒斯坦国,成为欧洲最积极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之一。   国内民意也起了很大作用。西班牙很多人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非常不满,街头抗议不断,政府自然也得有所回应。   而且西班牙本身和阿拉伯世界有历史渊源,中世纪的安达卢西亚地区留下了深厚的伊斯兰文化遗产,如今国内也有不少穆斯林人口,所以他们对中东问题比其他欧洲国家更上心。   西班牙的出手,更显得其他国家的沉默扎眼。阿拉伯世界虽然嘴上一直说支持巴勒斯坦,但真到动真格的时候,却都退缩了。   埃及只是在拉法口岸放了一些物资进去,没有出动军队。沙特、阿联酋这些海湾国家更是谨慎,他们怕和以色列正面冲突,把自己卷进泥潭。伊朗虽然喊得凶,但这次也没派出实际力量。   而欧美大国的表现也差不多。美国继续偏袒以色列,法国和英国只是表达“关切”,并没有实际行动。倒是意大利后来加入,派出“法桑号”军舰,与西班牙舰队会合,形成双重护航,这才让船队底气更足。   可以说,真正敢于先出手的,只有西班牙。它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想象——不是中东国家,而是一个欧洲中等强国,反而第一个扛起护航的责任。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风险。西班牙虽然强调任务是纯粹的人道主义,但别人未必这样看。军事护航本身就容易被解读成“选边站队”。而且,这种行动能否持续下去,也要打个问号。如果每一次援助都要靠军舰护航,那说明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的问题:西班牙的行动,到底是特殊情况的产物,还是未来国际人道主义的新模式?   如果这次护航能顺利完成,可能会成为一个先例,证明在传统大国不作为的时候,中等强国也能带头推动国际合作。以后遇到类似的人道危机,可能会有更多国家采取类似做法。   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不一定能长久。毕竟,每一次行动都伴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如果西班牙这次和以色列军舰真的发生冲突,后果就很难收拾。   所以,从长远看,人道主义援助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得和政治进程结合起来。单靠外部送物资,顶多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信源:环球时报《西班牙宣布:派军舰支援!》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