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变 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甚至,特朗普以及财长贝森特在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希望中国能给个面子,恢复采购大豆。 先说说这大豆的事儿,中国可是全球头号大豆进口国,以前美国大豆还能在中国市场分走不小的蛋糕,2016 年的时候份额能占到四成左右,那些美国中部的农场主靠着给中国供货,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可后来特朗普第一任期搞关税战,拿着关税大棒对华挥舞,以为能拿捏住中国,结果反而把自家大豆的路给堵死了。 中国这边干脆转身找了新伙伴,巴西成了最大受益者,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飙到 7465 万吨,占比超过七成,美国大豆的份额直接腰斩到两成左右。 更让美国农民头疼的是,2025 年秋天一度出现中国一船美国大豆都没下单的情况,要知道前一年同期早就订了 1300 万吨,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都算了笔账,要是中国迟迟不采购,美国大豆当年对华销售损失能高达 1400 万到 1600 万吨。 农业领域的小企业破产申请数量蹭蹭往上涨,五年里都没这么惨过,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都急了,直言其他市场根本补不上中国的缺口,农作物价格跟着跌,这才逼着特朗普和贝森特放下身段求合作。 其实不光是大豆,整个经贸领域的态度转变都透着美国的无奈,这背后全是中国硬实力给的底气。2025 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一开始还喊着 “美国优先”,又是加征关税又是搞出口限制,4 月份对所有中国输美产品加征 20% 关税,还叠加 34% 的 “对等关税”,结果没多久就撑不住了。 美国劳工统计局 3 月的数据显示,非农就业新增人数没达标,失业率还涨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纷纷下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最高从 2.4% 砍到 1.7%。 反观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把 2025 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 0.8 个百分点到 4.8%,理由就是中国经济活动强于预期,而且中美关税降了之后市场更活了。 这么一对比,美国哪还敢硬扛,5 月份就急匆匆派财长贝森特去日内瓦谈,最后承诺取消 91% 的加征关税,剩下的也暂停执行 90 天,中国这边一回应,中美之间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直接飙升近 300%,这速度可比喊口号实在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嘴上喊着 “竞争”,身体却很诚实,在关键领域不得不松口。之前为了遏制中国,连航空发动机、半导体芯片这些关键技术都限制出口,想着卡中国 C919 大飞机的脖子,结果 7 月份就悄悄取消了限制,波音飞机也重启给中国航司的交付,毕竟波音可不想眼睁睁看着空客把中国市场抢走。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拉迪说得实在,美国现在对中国经济 “非常关心,非常在意”,他办公室里堆满了《中国统计年鉴》,天天研究中国的报告,这要是放在十年前,可看不到这种景象。 就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芮德骏都承认,中国人的勤奋让中国经济有了底气,世界经济不是单靠美国一架钢琴弹得起来的,中国这架钢琴的分量早就不一样了。 当然,美国的态度转变也藏着纠结,一边求着中国买大豆、恢复贸易,一边还想在小地方耍小聪明,比如 7 月份又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加征反倾销税,叠加之后实际税率高达 160%,可这种小动作根本撼动不了大局。 毕竟中国早就不是只能被动应对的角色了,美国农业部拖着不认可山东的无禽流感疫区,中国也能对等回应,而且中国农药是美国进口第一大来源地,美方迟迟不推进数据互认,最后急的还是美国农药企业。 更别说中国在大豆之外早就铺好了后路,除了巴西,还从阿根廷加大进口,国内又优化饲料配比、提升自给产能,就算美国大豆晚来几天,也掀不起波澜,这种 “有你也行、没你也可” 的底气,才是美国态度转变的核心原因。 从日内瓦会谈达成共识,到伦敦会谈敲定细节,再到斯德哥尔摩会谈延长关税豁免,美国的态度一步步软化,说到底就是认清了现实:中国已经强大到不能随便拿捏,合作才是唯一的选择。 以前美国总想着用关税和限制逼中国让步,现在才发现,中国的市场太重要,中国的发展速度太惊人,就连美国智库都在认真研究怎么跟中国打交道,而不是怎么打压中国。 特朗普和贝森特求中国买大豆不过是个缩影,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让曾经傲慢的超级大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姿态,这种转变,可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说明问题。
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变 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
康安说历史
2025-10-06 22:46:41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