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土改时,四川有个地主却不慌,工作队来他家时,他拿出一张借条,众人看到

陌上花开心境 2025-10-06 23:12:31

1950年,土改时,四川有个地主却不慌,工作队来他家时,他拿出一张借条,众人看到借条上写了“朱德”两个字,顿时吓了一跳! 傅德辉这人,出生在四川长寿县一个地主家,家里几代人靠土地吃饭,日子过得宽裕。早年间,他考上北大化学系,学得有模有样,毕业后没急着在家享福,而是1923年就跑到德国深造,想学点真本事回来搞实业。到了柏林,他没光顾着上课,还开了家小豆腐坊,卖给那些好奇东方味儿的德国人,顺带帮中国留学生们凑合日子。那些年,留德的中国学生不少,傅德辉仗着家底厚,常常拉一把别人,借钱啥的都行,就是收张欠条当念想,从不真去要账。 朱德那时候也到了德国,1924年的事儿,他比傅德辉大十来岁,本来在云南当过军官,兜里没几个钱,靠着朋友接济才出国。两人一聊,发现都是四川老乡,很快就熟络起来。朱德忙着学军事,德语不灵光,傅德辉就帮他翻译马克思那些书,生活上也搭把手。朱德日子紧巴,傅德辉也没少补贴。1925年,德国工人运动闹得凶,朱德卷进去被抓,关了会儿才放出来。党组织一看形势不对,安排他去苏联进修军事,可路费是个大问题,朱德自己凑不齐。傅德辉听说后,二话不说拿出100块大洋,够他一路折腾到莫斯科。朱德非要立借条,写得清清楚楚,借款人朱德,金额100大洋,日期1925年。傅德辉本想当人情,可朱德坚持,他也就收了,俩人就这么分手,朱德坐上火车走了。 傅德辉在德国又待了阵子,学成回国,直奔老家长寿。1937年,他拉起资金,办了四川第一家水泥厂,那时候抗战刚打响,厂子建在双龙村附近,机器日夜转,灰尘满天飞,帮着修路盖桥,贡献不小。可惜后来日本人炸工厂,生意黄了,他干脆关门,回家歇着。抗战期间,傅德辉没闲着,捐了不少布匹药品给八路军,还三次送去盘尼西林,那玩意儿救了不少伤员的命。他不是党员,对政治不热衷,但骨子里有股子爱国劲儿,帮革命的事儿从不含糊。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1950年土地改革风风火火铺开,长寿县双龙村也不例外。工作队挨家挨户清查地主财产,轮到傅德辉家时,他倒没像别人那样哭天抢地,挺配合的。队里人翻箱倒柜,查土地账册,傅德辉从屋梁上取下一个旧竹篓,里面塞着牛皮纸信封,抖出一张泛黄的借条递过去。工作组一看,借款100大洋,落款朱德,顿时全懵了。这朱德是谁?不就是北京那位总司令吗?地主家怎么会有他的欠条?众人围着借条转悠半天,怀疑是假的,傅德辉也没多辩解,就说这是旧账,真假让上面查。 这借条一上报,层层递进,先到县里,又到省里,很快就惊动了中央。四川省委派人下来核实,傅德辉就把当年德国留学的事儿从头道来,怎么遇上朱德,怎么帮他翻译书,怎么借钱送他去苏联。省委听了,赶紧整理材料报北京。朱德看到报告,立马想起来那段旧事,提笔写了封信给傅德辉:德辉先生,留德时借的百元,此情不忘,请来京一晤。信一到,傅德辉收拾行李,坐火车北上。 俩人重逢,北京中南海里,朱德还了那100大洋,外加利息。聊起当年,朱德特别感激傅德辉不光借钱,还在抗战时捐药支援。傅德辉这人,地主出身没错,但没沾那些剥削的坏毛病,厂子办得实打实,帮了国家不少忙。朱德当场指示四川省委:傅先生田地不动,他是搞科学的,对革命有功,别为难他。地方上接到话,果然手下留情,傅德辉家产保住了。 不过傅德辉自己没那么想,1951年,他主动把土地工厂全上交,支持土改。转头就去四川省工业厅化学室当主任,之后又调到西南工业部,建实验室,搞勘测,成果一摞接一摞。退休后,他在家练书法,写些“为人民服务”的字,宣传正能量。1976年,傅德辉在家安详去世,78岁。走后,家里翻出好些旧借条,都是年轻时帮同学立的,从没追过债。这事儿搁现在说,也挺接地气的,一个地主靠着旧交情,证明自己不是一无是处。 想想看,那年代留学不易,朱德从滇军军官到共产党人,一路颠簸,傅德辉虽家底厚实,却没仗势欺人,俩人那份老乡情谊,跨越二十五年没断。土改时借条一出,不是什么狗血剧情,而是实打实的旧账新算,提醒人情义在乱世里多难得。傅德辉没靠这借条保身,反而用行动支持新政,干起技术活儿来,一点不含糊。他的水泥厂早年帮着建桥修路,后来的化工成果,也为国家工业添砖加瓦。搁老百姓眼里,这不就是个有良心的地主?不是美化他,事实摆那儿,他对革命的贡献是板上钉钉。

0 阅读:0
陌上花开心境

陌上花开心境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