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场贸易战中国打赢了吗?说难听点,两场都输了,尤其是08年那场金融危机,人民币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10-06 23:47:41

上一场贸易战中国打赢了吗?说难听点,两场都输了,尤其是08年那场金融危机,人民币在短期内直接贬值了32%,让中国付出不小的代价,而美国掀桌子后只用拍屁股走人,损失点信誉而已! 说起中美之间的这两场经济摩擦,很多人爱吹嘘中国怎么硬扛下来了,可仔细扒拉扒拉,哪有那么光鲜。标题里直球怼的那句,其实戳中了不少痛点,尤其是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海啸,闹得中国经济跟着栽跟头,出口一蹶不振,工厂关门大吉,失业率蹭蹭上涨。贸易战那会儿也差不多,美国一挥关税大棒,中国反击归反击,但底层企业、消费者谁没吃亏?美国呢,发起人拍拍屁股,信誉掉点渣就走人,留下一地鸡毛让别人收拾。 先聊聊2008年金融危机那档子破事儿。那年全球经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雷曼兄弟一破产,信贷链条全断,需求蒸发,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首当其冲。出口订单锐减,沿海制造业一片哀嚎,纺织、玩具、电子这些行业直接凉凉。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从2008年高峰滑坡,整体出口增速从上年的26%掉到负数,GDP增长率也从13%刹车到9%。人民币汇率那块儿,标题说贬值32%,这数字听着夸张,其实得掰扯清楚。从2005年汇改启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0%多,到2008年7月固定在6.83附近,就是为了稳住出口,避免危机时进一步升值把企业压死。危机爆发后,中国没让它大幅贬值,而是暂停升值,维持这个水平,但这也等于间接承受了压力,因为美元走弱,人民币相对贵了,出口竞争力打折。结果呢?企业成本涨,利润薄,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失业潮涌,农民工返乡的火车票都抢手。政府赶紧推4万亿刺激计划,砸钱基建、补贴产业,总算拉住经济没崩盘,但副作用也显而易见:地方债堆山,产能过剩埋雷,房地产泡沫被吹大。这些代价搁谁身上都肉疼,美国那边美联储印钞救市,QE一轮接一轮,美元霸权照样稳,损失的就那点国际声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卸任后还能拿诺奖,日子过得滋润。 转到2018年那场贸易战,更像是一场持久拉锯。美国特朗普上台,嚷嚷贸易逆差,3月就对钢铝加关税,7月瞄准500亿中国货,关税从10%跳到25%,后来扩展到3000亿级别。中国不怂,反手对美大豆、汽车、飞机征收报复关税,力度对等。但说实话,这仗打下来,谁也没捞着好。研究显示,美国关税主要转嫁给自家消费者,进口品价格涨了1-2%,美国家庭年均多掏1000刀,通胀压力上肩,企业供应链乱套,农民卖不出大豆,哭天抢地要补贴。中国这边出口到美下滑8.5%,受冲击企业利润缩水,平均关税上浮1%就让出口商少赚好几成。沿海工厂订单少,工人奖金砍,内需还没那么快补上窟窿。官方数据看,中国GDP增速从6.6%稳到6%,但底层企业融资贵了,债务成本涨近5%,科技股波动大。贸易战还搅和全球,越南、墨西哥这些“旁观者”捡漏,对美出口猛增,中国企业转移生产线,产业链重塑花了大把银子。协议签了,第一阶段2020年生效,中国承诺多买2000亿美货,但执行打折,关税大半留着,摩擦没真停。 两场事儿搁一块儿看,中国付出的真不小。08年危机后,经济结构没彻底调过来,靠投资拉动,留下一堆隐雷,到贸易战时又被戳破。出口依赖症没好,内需启动慢,房地产一凉,消费就蔫。贸易战加剧了去美元化思潮,但中国外汇储备从2万亿涨到4万亿,稳是稳了,可机会成本高,资金本该投科技、民生。相比,美国发起人总有退路,危机时全球救市,贸易战时国会补贴自家产业,信誉损耗?国际上多边机制里,美国影响力确实滑坡,盟友开始侧目,欧盟、日韩绕着走,但美元地位没晃,美联储利率一调,全球跟着颤。特朗普那套单边主义,闹得G7会议鸡飞狗跳,拜登接盘还得擦屁股,可美国经济体量大,创新底子厚,损失的信誉顶多让谈判桌多费口舌,中国呢?得实打实咽下增长放缓的苦果。 当然,不能光说输赢,这两场摩擦也逼中国动起来。08年后,4万亿虽有后遗症,但高铁、机场这些基建铺开,经济韧性上台阶。贸易战期间,加大RCEP布局,对东盟出口超美,科技自立加速,华为、中兴挨打后,芯片国产率蹭蹭涨。出口总额没崩,2020年后反弹,产业链更完整,本土品牌份额大。但说难听点,这些调整是不得不为,代价早付了。企业倒闭、失业、债务,这些不是数字,是真金白银。国际上,美国的“掀桌子”作风,让发展中国家看清霸权嘴脸,BRI一带一路沿线合作热络,但中国也得防着债务陷阱指责。

0 阅读:0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