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曾问陈宝国:“你拍戏那么赚钱,能不能借我点钱花。”而陈宝国的话却引得全场震惊,他直言:“我不说假的,我真的没钱,我连卡都没有。”很多人对此不相信,但是了解过后才发现,他说的是真的,原因很简单。 荧屏上叱咤风云的演员,面对借钱调侃竟直言没钱没卡,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一个老戏骨的生活方式,能颠覆多少人对明星的刻板印象? 娱乐圈里,总有些人活得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低调。陈宝国就是这样一位演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一步步靠实力站稳脚跟。他1956年生于天津,197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很快就投身表演事业。早年拍《大渡河》,饰演团长角色,那时候条件苦,但他咬牙坚持下来。1982年,又接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他的电视剧首秀,观众一看就记住这个小伙子了。结婚那年,他和大学同学赵奎娥结为连理,两人都是中戏出身,专业对口,日子过得稳当。从那以后,陈宝国就把家计交给赵奎娥管,自己专心钻研角色。 陈宝国的演技,是圈里公认的硬货。1999年,《玻璃工坊》开拍,他演那个眼疾工匠,为了真实,贴玻璃片拍戏,视力都受了点影响,但没耽误进度。2001年,《大宅门》热播,他演的白景琦,市井气和骨子里的正气,拿捏得准准的。那部戏从筹备到播出,花了好几年,剧组上下吃住都在北京老街区转悠。观众爱看,不光因为故事,还因为他把人物演活了。2005年,《汉武大帝》上央视,他把皇帝的威严和内心的纠结,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飞天奖、华表奖,这些荣誉一个个拿到手,可他从不张扬,总说这是对得起观众的回报。 说起那次访谈,得追溯到鲁豫有约节目。主持人鲁豫笑着问:“陈老师,你拍这么多戏,收入不菲吧?借我点花花?”全场本以为是轻松互动,谁知陈宝国一本正经回:“我没开玩笑,真没钱,手头连张卡都没有。”现场安静了,大家面面相觑。鲁豫愣了愣,继续追问:“那平时怎么花销?跟人谈工作呢?”陈宝国摇头:“谈事就在办公室,喝茶聊剧本,完了走人。”这回答太接地气了,播出后,有人不信,说明星哪能没钱;有人好奇,这老哥到底咋过日子。事实证明,他没吹牛。原来,所有收入都上交赵奎娥,他身上不留现金。赵奎娥也是演员,演过《大宅门》里的角色,两人合作默契。她管钱,他管戏,这模式简单有效,四十多年婚姻稳如磐石。 这事一出,大家开始扒陈宝国的生活作风。他从不单独跟女演员外出,工作场合固定在单位或工作室。一次颁奖礼上,他上台领奖,顺口对台下赵奎娥说“我爱你”,全场鼓掌。那不是作秀,是真情流露。我们国家提倡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陈宝国夫妇就是活例子。圈里有些人婚姻亮红灯,他们却越过越好。儿子陈月末也进了行当,演《老有所终》,一家三口同台,温馨得很。陈宝国教育孩子,演戏要对得起良心,别追名逐利。 当然,陈宝国也遇过风波。比如《老有所终》拍摄时,有人传他“戏霸”,抢戏份啥的。但导演郭宝昌站出来澄清,一切是为戏负责,他提意见是专业态度,不是霸道。事实摆在那,剧好看,收视高,大家伙儿都服气。在我们这里,文艺工作者要讲大局、顾整体,陈宝国做得对。没那些乱七八糟的负面新闻,他清清白白走过来,靠的就是这份正派。外界说他身家几亿,可他自己说没钱,这不是谦虚,是真不沾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陈宝国的选择,反映出一种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骨。时代变了,年轻人进圈子,面对诱惑多,他却守着本分。拍戏赚钱不假,但花钱得有度,得为家庭、社会负责。我们共产党人常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不光是口号,在老百姓和文艺界,都得落地。 如今,陈宝国69岁了,还在拍戏。2023年,《狂飙》里客串,2024年新剧上线,他总有新角色挑战。赵奎娥也活跃,夫妻俩偶尔被拍到在西湖散步,状态好得很。这日子,羡慕不来,得靠互信和担当。
主持人曾问陈宝国:“你拍戏那么赚钱,能不能借我点钱花。”而陈宝国的话却引得全场震
蕊蕊聊过去
2025-10-07 00:46: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