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两条石油带,硬生生避开了我们,这可不是巧合,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石油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成了各国关注的焦点,甚至左右了国际关系,表面上,美国、沙特、伊朗、俄罗斯这些国家似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其实全球石油分布并没有遵循明确的地理规律,大致看,很多已探明储量确实集中在北纬20到40度之间,比如波斯湾和墨西哥湾地区;还有一部分分布在更靠北的位置,比如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北海,不过,这只是局部集中,并不是所有石油都乖乖待在两条带里,举个例子,同样在高加索,阿塞拜疆石油丰富,隔壁亚美尼亚却一滴不见,全靠进口,这说明地理分区只是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地质条件。 那么,石油到底为什么会“偏爱”这些地方?地质条件决定了一切,只有那些形成了巨厚沉积层、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而且还得经历上百万年的埋藏和合适的温度压力,才可能形成大量石油,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有的地方地质结构完整、盖层严实,油气不容易跑掉,于是就成了著名油田,比如中东地区,数千万年前那是一片海洋,有机物沉积极厚,加上板块运动温和,没有大规模地壳挤压,油气都被保留下来了,而像中国所处的欧亚大陆东部,地壳运动频繁,沉积盆地被撕扯得支离破碎,有机质本身也不够丰富,天然条件就差了不少。 美国页岩油的开发也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以前大家以为美国石油早晚会枯竭,可是新技术出来以后,美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这也从侧面说明,石油资源的分布除了天然条件,还受到了技术进步的强烈影响,过去未被注意的区域,通过现代勘探方法和新型开采技术,也可能成为下一个产油大户,这就像翻开了一本还没写完的书,后续内容谁也说不准。 除了人们熟知的中东和美洲,其实非洲也是石油资源的一片新蓝海,以尼日利亚为例,这个国家的产量一直在全非洲名列前茅,几内亚湾盆地有着独特的地质条件,沉积层厚、油气丰富,安哥拉、利比亚、埃及等国也都凭借各自的资源跻身全球石油输出国行列,再看看亚太地区,比如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虽说储量和产量没法跟中东、美国相提并论,但也都有一席之地,南海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那里面积广阔,油气资源潜力大,尽管开采难度不小,但近年来的技术进步,让人们对其未来充满期待。 其实,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尚未被发现,美国地质调查机构曾评估,世界各地还有数百亿桶石油和大量天然气埋藏地下,这些资源分布极其分散,有的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的在北极圈附近,还有的藏在南美洲的盆地深处,甚至连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某些区域,都有石油资源的潜力,换句话说,石油的分布不像农田种庄稼那样规规矩矩,而是受地球漫长演变过程中各种“巧合”影响,未来某一天,随着新区域的探明,世界石油版图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那么,被“油带”绕开的中国怎么办?其实中国早就意识到自身的先天劣势,中国境内的沉积盆地,很多都是由古湖泊、河流环境形成的,和中东那种“古海洋”有着根本区别,有机物质积累有限,油气生成能力偏弱,加上板块运动剧烈,油气储藏层容易变形、破碎,有效盖层缺乏,油气容易逸散,这直接导致中国单个油田规模都不大,大庆、胜利等著名油田储量也只是世界巨型油田的零头,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石油自给率有限,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安全压力非常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一方面加大对陆地和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比如南海的深海油田开发,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能源,近年来,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能源受到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这样做不仅是应对资源压力,更是顺应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靠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开发能力,才能掌握能源命脉。 讲到石油,很多人最关心的还是油价,有人调侃,说如果中国有一条石油带经过,油价就能便宜不少,其实,石油产量和油价并没有必然联系,像委内瑞拉、伊朗这样的石油大国,油价也未必低廉,真正决定油价的,是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政治格局、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比如,国际局势紧张时,油价往往会上涨;全球经济放缓时,油价又会走低,即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时也不得不通过出口获取外汇,国内油价受到政策调控,不见得有优势。 信息来源:北青网——海口江东新区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封顶;汽车之家——世界石油生产地都在哪里
地球上最大的两条石油带,硬生生避开了我们,这可不是巧合,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麻烦
青霭悟禅机
2025-10-07 00:58: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