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听这事儿就觉得匪夷所思——游客正常聊景点,一句“鸡鸣寺”竟成了“暗讽”的导火索,女子不仅急眼报警,还拦着人不让走,这哪是小题大做,简直是把公共场所当成了情绪的“发泄场”。 南京的鸡鸣寺是响当当的千年古刹,多少游客专程打卡,怎么到她这儿就成了“禁忌”?说白了,是她自己心里先预设了“被针对”的剧本,把正常的地名解读成了针对自己的暗语。就像有人听见“下雨”就觉得是骂自己“脑子进水”,纯属自己钻进了牛角尖。 公共场所不是私人情绪的领地,游客一家规规矩矩聊天,没招谁没惹谁,凭啥被拦着耗时间?民警出警本是处理紧急事,却要为这种无厘头的误会跑腿,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说到底,成年人的情绪得有个“闸”。心里再敏感,也得明白:不是全世界的话都围着自己转,把正常的事往歪了想,最后折腾的不仅是别人,更是自己。要是真对某个词敏感,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逼着全世界配合自己的“玻璃心”。
我叔把200块低价团玩明白了!他退休后就迷上了低价旅游团,啥200块5天包
【73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