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结婚后,身为独子的康辉坚持当丁克,母亲哀求:“给我们生个孙子吧!”康辉

如梦菲记 2025-10-07 09:45:37

2000年结婚后,身为独子的康辉坚持当丁克,母亲哀求:“给我们生个孙子吧!”康辉却说:“养只猫也行!”直到父母去世,康辉才悔恨万分:“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要让父母抱上孙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每天晚上七点,亿万观众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康辉那张沉稳的面孔出现在《新闻联播》的荧屏上,他字正腔圆,表情严肃,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不容有半点差错。   这种对工作的严谨态度,让他从1993年进入央视开始,一路从《世界报道》的新人,成长为《新闻联播》的当家主持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播音台前追求完美的男人,在生活中同样固执己见,只是这一次,他的坚持让他抱憾终生。   2000年,康辉与相恋八年的刘雅洁步入婚姻殿堂,婚礼上康辉的母亲脸上洋溢着笑容,她终于等到儿子成家,下一步自然是抱孙子,作为传统的老人,她早就盘算好了,孙子的房间布置成什么样,要给孩子准备哪些玩具。   可婚后不久,当康辉告诉她自己和妻子决定不要孩子时,老人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她不理解,儿子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康辉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现代,他的工作太忙,几乎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新闻随时可能发生,他随时要赶回台里,妻子同样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两个人都不想被孩子束缚。   在康辉看来,婚姻的意义在于两个人共同成长,而不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他甚至提议养猫,后来真的领养了两只,一公一母,给它们取名,精心照料,仿佛这就是他的儿女。   母亲从老家赶到北京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她说是来看儿子,其实更多是想劝说他改变主意,每次来她都会带上家乡的特产,做康辉爱吃的菜,饭桌上欲言又止。   康辉能感觉到母亲的期待,但他选择把这份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他在演播室一遍遍练习发音,在镜头前反复调整表情,用事业上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父亲比母亲更沉默,他是那种不善表达的男人,从来不会直接要求儿子做什么,但每次康辉回老家,父亲总是站在院子里,看着邻居家孩子跑来跑去,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落寞。   2004年,父亲突然病倒住院,康辉守在病床前,父亲虚弱地握着他的手,只说了一句话:恐怕看不到下一代了。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康辉心上,但他还是没有改变决定,父亲去世后,母亲变得更加孤独,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可这个希望注定要落空。   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成了母亲最难熬的时刻,亲戚们抱着孩子嘘寒问暖,炫耀孙子孙女的成绩,而她只能坐在角落,脸上挤出笑容。   有时候别人问起,她会说康辉工作太忙,以后再说,但她心里清楚,这个以后永远不会来,她试着接受儿子的选择,不再开口催促,只是偶尔看到街上的小孩,会驻足很久。   康辉的事业在这些年里达到了巅峰,他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成为新闻界公认的标杆人物,他以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用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2018年的某一天,他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等他赶回去时,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站在母亲的遗像前,康辉第一次真正崩溃了,他想起母亲那些欲言又止的眼神,想起父亲病床上的叹息,想起每次回家时父母小心翼翼的试探。   那些被他当作压力而回避的时刻,其实都是父母最朴素的爱,他们不是要绑架他的人生,只是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能看到生命的延续。   后来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问起这段经历,康辉红了眼眶,他说如果时间能够重来,他一定会让父母抱上孙子。   这不是否定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自由固然重要,但有些遗憾一旦造成,就再也无法弥补,他和妻子如今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那份对父母的亏欠,将伴随他一生。   清明时节,康辉会独自去父母的墓前坐很久,墓碑上刻着父母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却没有他们最想要的那句话:儿孙满堂。   他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解释,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他只是明白,人生有太多选择,而有些选择的代价,要用一生来偿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鲁豫有约》康辉采访视频

0 阅读:88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