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钱学森分到了一辆蓝色轿车,稀有程度甚至全北京只有2辆,可聂帅得知后却勃然大怒:“赶紧换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6年秋天的北京,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几辆汽车,自行车和人力车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辆天蓝色的进口轿车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关村一带,这辆苏联生产的ZIS-110型轿车在全北京只有两辆,它的主人是刚从美国归来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 国防部门原本是出于好意,想让这位顶尖专家的工作出行更加便利,钱学森每天要往返于住所和研究院之间,公共交通确实不便,配备专车看起来合情合理。 可是当聂荣臻元帅某天在研究院门口看到钱学森坐进那辆蓝色轿车时,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作为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高级将领,聂荣臻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当场下令,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把这辆车换掉,任何拖延都不允许。 这个决定并非小题大做,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整整五年,直到1955年才得以回国,美方对他的技术价值心知肚明,当时的国际形势极度紧张,冷战正处在最激烈的阶段,各国情报机构在对方国家内部的渗透活动从未停止。 一个掌握尖端火箭技术的科学家,每天乘坐一辆全城独一无二的蓝色轿车招摇过市,这无异于给潜伏的特务势力提供了现成的跟踪目标,聂荣臻清楚地知道,保护钱学森不仅是保护一个人,更是在保护国家未来的战略安全。 蓝色轿车很快被撤回,取而代之的是一辆毫不起眼的黑色国产车,车窗还加装了防爆玻璃,这只是开始,围绕钱学森的安全保护体系开始全面升级。 每次他外出,都会有三辆外观完全相同的黑色轿车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哪一辆车里坐的才是钱学森本人,他的出行路线每天都在变化,绝不走固定线路。 警卫人员全部改为便衣,分成多个班组二十四小时轮换值守,这些措施看似严密,但现实很快证明了它们的必要性。 1960年的一天,安保人员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钱学森即将乘坐前往酒泉的那辆车,刹车系统被人动了手脚,如果不是提前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这起事件让整个安保部门高度警觉,也让聂荣臻当初换掉蓝色轿车的决定显得格外有先见之明。 此后针对钱学森的保护措施再次升级,连他每天的饮食都要经过专门的化验室检测,米面蔬菜肉类饮用水,每一样都不能例外,这种保护级别,连开国元帅都未曾享受过。 聂荣臻对钱学森的保护不只停留在生活层面,钱学森回国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负责建立中国的导弹技术体系,起初他对行政工作并不熟悉,大量琐碎事务让他分身乏术。 聂荣臻看在眼里,果断做出调整,明确指示其他领导承担所有行政事务,把技术决策的主导权完全交给钱学森。 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很多从欧美归来的科技专家遭受政治压力,技术意见得不到重视,聂荣臻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在技术问题上必须尊重钱学森的专业判断。 1962年,东风二号导弹首次试射失败,钱学森承受着巨大压力,聂荣臻没有追究责任,反而给予他更多支持和信任。 每次重大试验前,聂荣臻都会打电话给钱学森,告诉他技术问题由他全权负责,准备好了就直接报告,不需要层层审批,这种信任让钱学森能够放开手脚工作,带领团队在戈壁滩上日夜奋战。 1964年,当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已经连续几个月驻守在罗布泊,他甚至亲自钻进仪器舱检查每一根电缆的接线。 那辆天蓝色的轿车早已不知去向,它的消失却换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1960年东风一号成功发射,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响彻太空,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整套严密的保护体系在默默运转。 钱学森曾经说过,美国人能造导弹,苏联人也能造,中国人凭什么不行,正是因为有聂荣臻这样的领导者为科学家扫清障碍,中国才能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用算盘和手摇计算器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奇迹,保护一个科学家,就是在保护一个国家通往未来的道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澎湃新闻——【红色故事】1955年,钱学森分到一辆蓝色轿车,全北京就2辆,聂帅:赶紧换掉
1956年,钱学森分到了一辆蓝色轿车,稀有程度甚至全北京只有2辆,可聂帅得知后却
如梦菲记
2025-10-07 10:45: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