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啥迟迟造不出霹雳-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核心就三

茂盛楼兰 2025-10-07 11:15:19

西方为啥迟迟造不出霹雳-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核心就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西方造不出“双脉冲发动机”,是因为西方认为“双脉冲发动机”技术复杂度过高,很难造的出来,所以西方重点押注的是“冲压发动机”。 双脉冲发动机能分两次点火,第一次把导弹送到远处,等快接近目标时再点燃第二级燃料,一下子加速追上对手,这就是霹雳-15能打200多公里的秘诀,美国早就眼馋这技术,2017年就宣布要搞AIM-260导弹,目标直指霹雳-15,号称射程也要破200公里。 可快十年过去了,别说量产列装,连个稳定的测试型号都没正经露过面,去年美国空军倒是含糊其辞说“在做关键测试”,但连段像样的测试视频都不敢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卡在双脉冲发动机上动弹不得了。 还有,更难的点火时机,得在导弹离目标只剩几十公里、对方开始急转弯规避时精准触发,差0.1秒都可能让目标溜走,这对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比狙击枪还高。 早年雷神公司给AIM-120搞双脉冲改进时,就栽在了这上面,测试时隔离阀被冲裂,导弹飞一半就失控坠毁,自此西方就觉得这技术“太折腾”,转头一门心思扑向了冲压发动机。 那西方为啥觉得冲压发动机靠谱?说穿了就是简单——不用像火箭发动机那样带氧化剂,靠吸入空气和燃料混合燃烧就能产生推力,理论上能省不少重量。 欧洲的流星导弹就是这么个思路,喊了十几年射程超150公里,结果真用上才发现是个半吊子,高空空气稀薄,冲压发动机吸不到足够空气,推力直接掉一半,到1万米以上的高度,实际射程撑死了100公里,跟霹雳-15的200多公里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冲压发动机得等导弹先加速到马赫2以上才能启动,这时候导弹已经烧了不少燃料,等于“开工就少了一截射程,纯属“赔本赚吆喝”。 更让西方头疼的是,现在想回头都难了,欧洲为流星导弹砸了20多亿欧元,美国在AIM-120的冲压改进型上也扔了10多亿美元,要是现在弃坑搞双脉冲,之前的钱全打了水漂,军工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就说美国雷神公司,靠着AIM-120每年能赚几十亿美元,换成AIM-260就得改造生产线、换零件供应商,利润肯定缩水,所以他们总找借口拖进度——一会儿说“现有导弹能应对威胁”,一会儿说“技术还需验证”,其实就是舍不得眼前的利益。 说到底,西方不是造不出双脉冲发动机,而是一开始就押错了宝,后来又被利益绑住了手脚——既不想承认路线错误,又舍不得放弃沉没成本,结果越陷越深。 反观中国,选对了双脉冲这条技术路线,集中力量突破燃料隔离、精准点火这些难点,没几年就搞出了能打的霹雳-15。 未来要是西方还抱着冲压发动机不放,或者在AIM-260上继续磨洋工,那在远程空空导弹领域,恐怕还得被甩在后面好几年,毕竟导弹这东西,不是喊口号喊得响就行,得真能打得到、打得准,不然再先进的战机,挂着“够不着”的导弹,也只能干着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