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美元还是80美元?澳矿今天得挑一个。 中国矿产集团一纸通知:9月30号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7 13:27:38

109美元还是80美元?澳矿今天得挑一个。 中国矿产集团一纸通知:9月30号后,必和必拓的美元矿,一船不要,​必和必拓咬着109美元的价不肯放,现货市场明明跌到80美元了。一吨差30美元,中国钢企每年多花两百亿。这钱能修多少铁路?能救活多少工厂?谁都不想当冤大 中国钢企每年的采购量上,就是足足两百亿的额外支出。两百亿是什么概念?它能修好几条贯穿中西部的高速铁路,能让数十家濒临困境的制造工厂重焕生机,能为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保住饭碗。 或许有人觉得,中国这么做会不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澳大利亚铁矿石似乎都是中国钢企的“刚需”。可事实早已不是如此——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收入里,有60%以上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堪称澳大利亚矿业的“衣食父母”。 反过来,中国每年采购的海运铁矿石,占了全球总量的75%,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矿业的命脉,其实一直捏在最大买家中国的手里。澳大利亚要是还抱着“中国离不开澳矿”的旧梦不放,那可真是打错了算盘。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必和必拓的固执,当下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明眼人都知道市场供需早已转向买方,可必和必拓偏要逆流而行。反观其他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早已放下身段,愿意用人民币与中国进行结算。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年底就能正式出矿,年产量高达六千万吨,这份储量大、品位高的资源,将为中国再添一个稳定的供应源。中国手里的“牌”越来越多,必和必拓却还守着过时的定价策略,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注定会被市场抛弃。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关键变化——人民币正在逐步打破美元对铁矿石贸易的垄断。过去几十年里,全球铁矿石交易几乎都用美元结算,美元霸权间接掌控着矿业定价权。 可现在,局面正在扭转:巴西与中国的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达到28%;俄罗斯铁矿更直接,45%的交易都跳过美元,直接使用人民币。 这可不是简单的“换种货币付钱”,而是全球矿业定价体系的“去中心化”——以前是美元说了算,现在中国用人民币结算,本质上是在争夺“谁来制定规则”的话语权。 必和必拓的固执,最终让整个澳大利亚付出了代价。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多次公开表达“失望”,可“失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必和必拓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应声下跌,投资者用脚投票,表明市场不看好它的未来。 谁能想到,几年前的中国钢企,还在为铁矿石价格处处受制。那时候,国内钢企数量多、规模散,采购时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谈判口径。 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业巨头正好利用这一点,联手抬高价格,中国钢企只能被动接受,每年都要多花上百亿冤枉钱。但现在不同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让中国钢企有了“统一战线”。 集中所有需求进行谈判,议价能力瞬间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再依赖单一供应源,除了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非洲的铁矿资源都被纳入采购清单。 西芒杜铁矿的品位超过65%,比澳大利亚很多铁矿的品质都高,能大大降低钢铁生产的成本;巴西铁矿的海运路线更短,运费比澳大利亚矿低了不少。 必和必拓还能撑多久?这成了全球矿业圈都在讨论的问题。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必和必拓想找日本、韩国填补缺口,可现实是,日本和韩国的钢铁产量加起来,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大的供应量。 就算它们愿意采购,也会像中国一样压低价格,必和必拓的利润还是会大幅缩水。反观中国,虽然短期内寻找替代矿源可能会多花一点钱,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打破垄断、建立多元供应链的必经之路。 其实,这场铁矿石博弈的背后,是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和游戏规则的改写。过去,全球矿业由少数几家西方巨头掌控,它们说了算定价、说了算结算货币、说了算交易规则。 可现在,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提升、新兴供应源的出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旧的规则正在失效。那些还抱着“垄断就能赚大钱”老想法的企业,就像守着旧船的水手,不肯接受洋流已经改变的事实,最终只会被时代的浪潮甩在后面。 而中国,通过这次博弈,不仅为钢企节省了成本,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有智慧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有决心推动全球贸易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西芒杜铁矿的投产、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以及更多新兴矿业市场的合作,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强。这场博弈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改写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起点。 对于其他国家和企业来说,与其抱着旧梦失望,不如主动适应新的格局——毕竟,在变化的时代里,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贸易谈判的胜利,更是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增强的生动体现。

0 阅读:1104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