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岩岛大败而归后,菲律宾军方高层,再也不敢喊“动武”口号。   10月3日,菲

波览历史 2025-10-07 13:49:32

从黄岩岛大败而归后,菲律宾军方高层,再也不敢喊“动武”口号。   10月3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司令罗密欧·布劳纳的表态彻底没了往日的强硬,面对中国在黄岩岛的动作,他只说会“密切监视”,若中方开工建设就走外交渠道抗议,从头到尾没提“动武”二字。   要知道几个月前,菲军方还在高调放话“绝不退让”,如今这番转变,根本不是怕了军事对抗,而是被国内的现实压力捆住了手脚。   9月上旬那场黄岩岛交锋早就定下了基调,菲律宾公务船强闯失败后打出白旗求饶,只是表面上的败北。   真正让布劳纳不敢喊打的,是家里的经济账本。   菲律宾对中国的出口占了本国外贸的近五分之一,7月份单月出口额就有48亿美元,其中香蕉、菠萝这些农产品更是靠着中国市场活下来的。   2012年黄岩岛对峙时,中国暂停进口菲农产品,当月菲农产出口就蒸发了2.8亿美元,这个教训至今还刻在菲律宾商界的脑子里。   现在菲国内通胀已经涨到5.8%,能源价格涨得更凶,液化气罐在贫民区几乎一周一调价,老百姓都在抱怨“海上吵架,家里多花钱”。   这种时候要是真闹起来,农产品出口一受阻,20万人的就业就得受影响,马科斯政府根本扛不住。   菲军方的底气还被自己人泄了不少。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公开主张“斗而不破”,陆军参谋部更是建议先恢复渔业谈判,毕竟南部群岛治安恶化等着钱用,哪有精力再搞军事对抗。   9月下旬菲律宾多地还爆发了示威,抗议工程腐败,甚至传出退役将领鼓动军变的消息,布劳纳还得亲自出面安抚军心,呼吁军人别掺和政治。   内忧外患搅在一起,菲军方别说“动武”,就连常态化的巡逻都得掂量掂量成本,万一冲突升级,国内的不满情绪说不定会彻底爆发。   布劳纳嘴上不提打,心里其实在盼着美国能搭把手。   10月4日美国两党12名参议员联名提了个决议,说要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宣称要是菲律宾船只或军队被袭击,美国会“采取行动”。   菲国安顾问爱德华多·阿诺赶紧出来捧场,说菲律宾“并不孤单”。可这话说出来,连菲律宾自己人都未必信。   美国防部早有报告明说,菲律宾在南海挑衅“成本可控”,经济风险却“多由北京买单”,这话被媒体曝光后,菲政府都没敢否认。   美菲的联合巡逻倒是从偶尔一次变成了每月一次,还新增了合作基地,但这些基地的大部分预算都是美国出的,菲律宾连维护费都掏不起。   之前菲律宾想买印度的导弹壮胆,可就算买来了,也得有配套的雷达和士兵培训,这些都是花钱的窟窿。   更现实的是,美国给印太国家的海上执法资金就那么点,分给菲律宾的连填军费缺口都不够,所谓的“支持”不过是喊喊口号,真要出事,美国绝不会为了菲律宾跟中国硬碰硬。   中国这边根本没给菲军方喊打的机会,而是用实打实的常态化管控稳住了局面。   10月1日国庆当天,中国海警在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达濠舰上举行了升国旗仪式,执法员们高喊“海疆有我在,祖国请放心”,南部战区从9月起就一直在附近海空域巡逻警戒。   这种公开的存在感,比任何警告都管用。   而且中国海警还出了新规,要是外国船非法闯入,最多能扣60天,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现在出航前都得填“可能被扣留”的风险评估表,这成了他们内部笑不出来的段子。   9月设立的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更是一步妙棋,35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主要保护珊瑚礁,既符合国际上的生态保护规则,又名正言顺地强化了管辖。   那些填海条件好的礁盘没划进保护区,不是忘了,而是留着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菲方公务船9月中旬再闯的时候,中国海警直接依法驱离,既占理又强硬,菲方连反驳的法理依据都找不到。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那句“听其言,观其行”,更是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不管菲律宾怎么说,中方该做的管控一点没停。   网友看得很明白,有人说菲军方不喊打是终于认清了现实,也有人说这是被经济压力逼的。   其实本质就是菲律宾算清了账,军事挑衅赢不了,经济上又输不起,只能靠着外交抗议和美国的口号撑场面。   布劳纳现在的表态,不过是给双方找个台阶,既没丢军方的面子,又避免了真的冲突。   菲律宾或许还会继续派小船去“刷存在感”,美国也可能再提几次防御条约,但这些都改变不了根本。   黄岩岛的海面上,中国海警的船一直守在那,国旗也升起来了,局势稳不稳,不是靠谁喊得响,而是看谁真能站得住。   布劳纳不敢喊“动武”,不过是承认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