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刘亚楼病逝前,叫来了小他18岁的中俄混血妻子翟云英,对她说:“我这辈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10-07 14:46:54

1965年,刘亚楼病逝前,叫来了小他18岁的中俄混血妻子翟云英,对她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你,我走后,你可另寻良伴!”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5年5月,开国上将刘亚楼因病逝世,年仅55岁。 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心系家人。 临终前,他看着守在病床前年仅37岁的妻子翟云英,留下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嘱托: 希望她在自己离世后能够改嫁,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这位比他小18岁的妻子,最终用一生的坚守回应了丈夫的深情。 刘亚楼出生于1910年,福建武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19岁的他毅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在长征途中,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屡建奇功。 抗日战争时期,刘亚楼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系统学习现代军事理论。 毕业后正值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他毅然加入苏联红军,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等重大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45年,刘亚楼随苏联红军回到祖国,投身解放战争。 他在东北野战军担任重要职务,参与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相伴一生的爱人翟云英。 翟云英是一位中俄混血姑娘,1926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她的父亲是中国早期革命者,母亲安娜是一位俄罗斯姑娘。 这段跨国姻缘源于翟父在苏联期间的革命活动。 翟云英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既有东方女性的温婉贤淑,又不失西方女性的独立坚强。 1947年,经大连市委领导介绍,刘亚楼与翟云英相识。 当时刘亚楼39岁,翟云英21岁。 尽管年龄相差18岁,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两人跨越了年龄的差距。 相识不久后,在大连市市长韩光的主持下,两人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婚礼。 婚后的生活虽然聚少离多,但两人相敬如宾,感情甚笃。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刘亚楼负责组建人民空军。 面对一穷二白的条件,刘亚楼迎难而上,白手起家。 从飞行员的选拔培养到飞机的采购维护,从航校的建立到作战训练体系的构建,事无巨细他都亲自抓。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人民空军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空中力量。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人民空军面对强大的美国空军,毫不畏惧,英勇作战,击落击伤多架敌机,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 刘亚楼经常深入一线,与飞行员们同吃同住,研究战术战法。 他提出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成为人民空军的经典战术。 丈夫全身心投入空军建设,翟云英则默默承担起家庭重任。 她原本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但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主动放弃学业,全心照顾家庭。 在此期间,她为刘亚楼生下子女,并将他们培养成才。 尽管夫妻聚少离多,但翟云英从未抱怨,始终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 她常说:"亚楼是为国家做事,我理应在后方支持他。" 1964年,刘亚楼在出访罗马尼亚期间身体出现不适,回国后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翟云英日夜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 看着年仅37岁的妻子,刘亚楼多次劝她将来改嫁,但翟云英总是坚定地回答:"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在病榻上,刘亚楼向妻子交代了三件后事: 一是将子女抚养成人,教育他们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二是替他赡养福建老家的父亲; 三是帮助岳母寻找在俄罗斯的亲人。 翟云英含泪一一答应了他的嘱托。 刘亚楼逝世后,翟云英终身未嫁,独自将子女培养成才。 她定期回福建看望刘亚楼的父亲,直至老人去世。 她还通过多方努力,帮助母亲找到了在俄罗斯的亲人,圆了老人的思乡梦。 每年清明节,翟云英都会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丈夫,这一坚持就是数十年。 2011年,翟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她用一生兑现了对丈夫的承诺,诠释了什么是相濡以沫的革命爱情。 这段跨越时代的婚姻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0 阅读:48
晨曦初照映心暖

晨曦初照映心暖

晨曦初照映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