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相处一年,女子在婚礼前两个月突然提出退婚,此前男友家已给了她20万结婚费用。然而,女子只愿退回17万,声称要扣下3万作为“拥抱费”。 媒人找来记者,气愤不已地说:“我退休后做了十年媒人,头一回碰到这种事。我觉得这事儿简直不是人干的。到现在女方一分钱都没给男方退。” 这场荒唐的“拥抱费”闹剧背后藏着更扎心的真相。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拥抱发生在婚纱照拍摄现场——摄影师为营造甜蜜氛围让两人短暂相拥,这个职业性动作竟被女方标上三万高价。更讽刺的是,男方母亲回忆,姑娘去年中秋还主动给二老夹菜盛汤,那些亲密接触当时都被看作孝顺表现,如今全成了索赔筹码。街坊邻居透露,女方家最近给儿子买了婚房可能面临资金压力,退婚时机恰好卡在男方置办完所有婚宴事宜后。 从法律角度看,这场纠纷简直像法盲的即兴表演。根据2024年2月生效的最高法院涉彩礼纠纷新规,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彩礼应当全额返还,所谓“拥抱费”在法律上根本不存在任何依据。哪怕按传统习俗,也从未见过把肢体接触明码标价的先例。那位奔波调解的老媒人气得直跺脚:“我促成过上千对姻缘,第一次见到把人情当成生意账本算的!” 值得玩味的是女方家理直气壮的态度。当记者追问扣除三万元的具体构成时,女方家长竟搬出“精神损失费”“名誉补偿费”等虚构名目,甚至声称“女儿被抱过就贬值了”。这种物化女性的逻辑,恰恰暴露了某些家庭一面喊着男女平等,一面又把女儿当作待价而沽商品的矛盾心态。附近超市老板偷偷告诉记者,这姑娘原本在县城打工挺开朗,订婚后被父母强行叫回家“保持矜持”,半年里性格都变阴郁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婚恋市场中的诚信危机。类似事件在河南农村地区并非个例,有律师透露去年处理过七起退婚彩礼纠纷,其中三起都存在巧立名目克扣钱财的情况。部分家庭把订婚当成风险投资,一旦婚约解除就千方百计保全“收益”。这种短视行为最终拉高整个地区的婚恋成本——现在平顶山有些媒人说亲时,会特意让双方签婚前协议明确退款细则。 不过极端案例不能代表社会全貌。同在平顶山的李女士分享自家经历:儿子前年退婚后,女方主动退还彩礼还多付了两个月利息,理由是“耽误小伙子青春该补偿”。这种将心比心的处理方式,才应该是婚恋纠纷的正常解法。毕竟感情不是买卖,算得太精容易赔上信誉,以后谁还敢和精于算计的家庭结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河南平顶山,相处一年,女子在婚礼前两个月突然提出退婚,此前男友家已给了她20万结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0-07 15:45:03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