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颗钻地弹就能将中国引以为傲的三峡大坝给轰烂!”美国的政客曾大言不惭的说道,没想到就在他口出狂言没多久,一中国小伙子仅仅用了一层水泥就让美国地钻地弹成为废铁。 这话听着唬人,可稍微琢磨琢磨就知道,三峡大坝压根不是纸糊的靶子。这座横亘在长江上的巨无霸,光是浇筑的混凝土就有 1700 万立方米,堆起来能填出好几个小湖泊,钢筋用量更是达到 46 万吨,比几十座普通大桥的钢筋总和还多。 坝体最厚的地方有 100 米,相当于三十层楼的高度,别说一颗钻地弹,就算来上十几颗,顶多在表面留下些划痕,想撼动整体结构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别说它承载的分量有多重 —— 下游数千万人的安危全靠它挡着洪水,以前长江中下游每隔几年就闹一次大汛,如今有了它,防洪标准直接提了好几个等级;每年发的电够照亮大半个中国,不少沿海工厂的机器运转、偏远山区的电灯亮起,都连着三峡的发电机组。 还有航运,以前万吨级船队根本进不了川,现在顺着大坝的船闸就能直达重庆,每年省下的运输成本就得按百亿算。 这么一看,三峡早不是一座单纯的水坝,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 “定海神针” 也不为过。 美国政客敢说这话,无非是仗着自家的钻地弹确实有点名气。这种炸弹堪称 “地下杀手”,由载体和侵彻战斗部组成,从高空投下后靠着重力加速,能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撞向地面,就像一把超级钻头往地下钻。 美军最拿得出手的 GBU-57 钻地弹,体重 13.6 吨,带着 2.4 吨炸药,号称能穿透 60 米厚的混凝土,之前在测试场还炸出过 40 米深的大坑。 它的弹头用镍钴钢合金做的,1000℃高温下都不变形,里面的智能引信更是精得很,能通过传感器判断钻到了什么深度、遇到的是什么介质,算准了位置再爆炸。 当年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里,它凭着这本事炸了不少地下掩体,也难怪美国政客觉得靠它能拿捏三峡。 可他们没算到的是,中国的科研人员早就盯上了这玩意儿的软肋。1999 年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悲剧发生后,一位名叫吴飚的 25 岁小伙子就暗下决心要造出能抵御钻地弹的防护材料。 那会儿他刚从军校毕业没多久,进入研究所做建筑材料研究,看着钻地弹的资料,他没跟着别人往昂贵的稀有金属上钻牛角尖,反而把目光放在了最常见的水泥上。 谁都知道普通水泥遇上个炮弹就跟豆腐似的,可吴飚偏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只要调对了配方、加对了辅料,平凡的水泥也能变成硬骨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团队在实验室熬了无数个通宵,水泥的配比改了又改,辅料换了一批又一批,光是失败的样品就堆成了小山。 钻地弹的威力核心是动能撞击,他们就针对性地提高水泥的强度和韧性,既要扛住冲击,又不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一撞就碎。经过上百次试验,他们终于捣鼓出一种特种水泥,看着和普通水泥没两样,强度却高得惊人。 在戈壁滩的试验场上,当模拟钻地弹的弹头以高速撞上去时,奇迹发生了 —— 弹头不仅没钻进去,反而被弹飞了,靶板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点。2002 年,这项成果拿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很快就用在了包括三峡在内的重点国防工程上。 现在的三峡大坝,早就不是 “裸奔” 状态。坝体关键部位裹着近一米厚的特种水泥加固层,6 小时就能风干成型,别说 GBU-57,就算是美国正在研发的超空泡钻地弹,想穿透这层 “金钟罩” 也得掂量掂量。 更别提大坝周围布下的 “天罗地网”,红旗 - 22、S-400 防空系统时刻待命,“吉林一号” 卫星在天上盯着,别说 B-2 隐形轰炸机想偷偷摸摸过来投弹,就算刚起飞,恐怕就被盯上了。 2024 年美国国会的国防评估报告里,干脆把三峡列为 “全球十大最难攻克军事目标” 之首,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也说,就算三峡真受了点伤,靠着分级防护设计,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洪水灾害,当年乌克兰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就是例子,现代水坝的韧性没那么脆弱。 回头再看美国政客当年的狂言,就显得格外可笑。他们以为靠一颗炸弹就能拿捏中国的命脉,却忘了中国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从 1700 万立方米混凝土堆起的坝体,到 25 岁小伙子熬出来的特种水泥,再到天上地下的防御网,三峡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科技和实力堆出来的。 如今长江依旧安澜,三峡的发电机还在嗡嗡转着,那些曾经的威胁和叫嚣,终究成了科技护国路上的背景板。毕竟纸老虎再凶,遇上真功夫,也只能乖乖现原形。
只要一颗钻地弹就能将中国引以为傲的三峡大坝给轰烂!”美国的政客曾大言不惭的说道,
花开半夏香
2025-10-07 15:57:27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