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了!伊朗传来消息 10月5日,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明确表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合作协议已经失效。 这距离双方恢复核查合作仅过去一个月,却因美英法德强推联合国制裁而骤然破裂。 这场看似突然的决裂,实则是伊朗核问题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更暴露出大国博弈下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脆弱性。 咱们先把时间线理一理。2025 年 9 月 9 日,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埃及开罗达成协议,恢复了在核问题上的合作。 可谁能想到,这才刚过一个月,到了 10 月 5 日,伊朗就宣布合作协议失效了。这背后的原因啊,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四个国家强推联合国制裁脱不了干系。 事情得从更早的时候说起。2015 年 7 月,伊朗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在欧盟高级代表的协调下,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伊核协议。 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以此来换取国际制裁的解除。安理会随后通过了第 2231 号决议来核可这个协议,还设定了明确的履约时间表。 2016 年 10 月,欧盟理事会解除了对伊朗全部核相关的制裁,不过保留了一项关键机制 —— 要是伊朗被认定 “严重违约”,法、德、英三国和欧盟高级代表联合建议,就可以启动 “快速恢复制裁” 程序。 但是到了 2025 年 8 月 28 日,法、德、英三国正式通知安理会,说伊朗 “严重违反” 了协议承诺,触发了这个机制。按照程序,如果安理会在 30 天内没通过反对决议,制裁就会自动恢复。 尽管有很多国家表示反对,可安理会还是没能在 9 月 27 日的截止期限内阻止这一进程。9 月 27 日,联合国对伊朗的多项制裁正式重启。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同一天发表联合声明,说这么做是为了 “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不过同时也表示 “不放弃通过外交渠道继续谈判”。 伊朗这边当然是非常不满。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 9 月 27 日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伊朗已经为联合国即将重启的制裁做好了准备,“就算他们真这么做,也不会出现天塌下来、我们不得不屈服的情况”。 他还表示,会依靠应对措施、和邻国以及金砖国家等的合作,还有国内民众的支持来渡过难关,同时强调伊朗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可美国和欧洲三国的做法,彻底让伊朗失去了信任。2025 年 6 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空袭,美国随后也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双方冲突持续了将近两周。 虽然英法德没有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在政治和外交层面都一致支持美以的立场,这让伊朗非常愤怒。德国中东问题专家米歇尔・吕德斯就指出,军事打击彻底摧毁了伊朗对西方国家的信任,成了伊核谈判破裂的关键因素之一。 伊朗觉得,西方一边谈判一边动武,根本就没有履行承诺的诚意。而且美方在谈判中还要求伊朗 “完全放弃铀浓缩活动”,这在德黑兰看来,就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挑衅。 信任一旦崩塌,对话也就停滞了。制裁重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外交失败的结果。美国昆西研究所副主任特里塔・帕西就说,现在的 “E3”(英法德)和 2003 年刚成立的时候相比,目标和语境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当前欧盟推动制裁,与其说是为了防止核扩散,不如说是出于地缘战略的重新定位。一方面,伊朗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被欧洲看成是 “直接威胁”;另一方面,欧盟在安全政策上更加依赖美国,而且持续的制裁已经让伊朗在欧洲外贸中变得无足轻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升级对伊制裁就符合欧盟的两个新目标:一是 “惩罚” 伊朗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二是和特朗普政府中的对伊鹰派保持一致,缓解跨大西洋关系在其他领域的压力。 可帕西强调,这种做法和通过外交解决核问题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德国总理之前还公开称以色列轰炸伊朗是 “替欧洲做了脏活”,这话就暴露出欧洲在安全自主和外交原则之间的两难处境。 这场看似突然的决裂,其实是伊朗核问题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也暴露出大国博弈下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脆弱性。伊核协议曾经为中东点亮了一盏和平之灯,可现在这盏灯却被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欧洲的短视给熄灭了。 现在的问题是,国际社会该怎么应对这种局面呢?是继续对抗下去,让局势越来越紧张,还是大家都冷静下来,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谈判与合作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正确途径,一味地对抗施压、破坏国际协议,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希望各方都能从大局出发,为了中东的和平与稳定,重新开启对话,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咱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就希望世界能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平,让大家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局势啊,真是让人着急,真心希望能早日看到转机。
为什么伊朗和委内瑞拉同样拥有中国的JY-27雷达,但是一个能让F35不敢靠近,一
【36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