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特朗普终于坐不住了,一个月后要跟中方当面谈一谈! 美国大豆正遇上百年不遇的“寒冬”,一边是中西部农民看着仓库里堆成山的大豆发愁,一边是中国市场转头买巴西货,订单归零。 这还不够刺激,连一向嘴硬的特朗普,这回也不淡定了,火速在社交媒体上放话:四周后亲自出马,要在APEC峰会上和中方“谈一谈”,可问题是中方这次已经不吃那一套了。大豆这颗小小的豆子,正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 在中美贸易这盘大棋局里,大豆向来是个关键子。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2017年那会儿,光中国一家就吃掉了美国三分之一的出口量,可这一切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那一刻开始就变了味。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掀起新一轮关税攻势,不仅对中国,还把全球都拉进了“145%关税俱乐部”。中国也没惯着,反手一记反制关税,直接把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打得稀碎。说白了美国豆子一下子变贵了,买不动了。 中国这边也不是临时抱佛脚,早在之前就开始谋划“去美国化”,进口来源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到了整个进口量的75.8%。到了8月,巴西更猛,单月出口给中国的大豆高达1049万吨,占中国当月进口的85%。这还不算,中国还在推广低蛋白饲料、减少豆粕依赖,等于从技术上也在“戒豆”。 而美国这边呢?从2025年1月到7月,对华出口大豆量同比下滑39%,出口额更是腰斩,减少了51%。到了丰收的秋季,中国干脆一单没下。 伊利诺伊、爱荷华这些大豆大州,原本是共和党的铁票仓,可现在农民苦不堪言。特朗普自家的选票根基开始松动,财政部长贝森特跳出来指责中国“拿大豆做筹码”,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认农民“确实受到了损失”。可这不是谁一句话就能糊弄过去的事。 这场大豆风波,让特朗普政治算盘打得啪啪响,10月2日他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四周后在APEC峰会,要和中国当面谈谈,重点——大豆。 他还拍胸脯承诺,要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这听上去像是个解药,但农民心里都明白,那点补贴填不了市场的窟窿。 问题是中国要谈,不是不行,但有条件,中国商务部已经明确表态:先把不合理的关税取消,否则免谈。这不是耍性子,而是底线,你打我一巴掌,还想让我回头继续买豆子?现实可不是这么运作的。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中国,真的不缺美国大豆,除了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等地的供货也在逐渐提速,中国粮储系统也早已做了充足准备,技术上更是不断推进国产替代。现在的局面,不是“急着买”而是“挑着买”。 而美国这边,除了中国,能消化这么多大豆的市场实在不多。东南亚虽有潜力,但规模太小,养猪养鸡的需求跟中国没法比。换句话说,中国可以不靠美国豆子活得很好,但美国豆农没中国市场就真要饿肚子了。 眼下这场大豆危机,其实只是中美博弈中的一个缩影。从贸易战打到今天,谁得利谁吃亏,越来越清晰。美国一边高举关税大棒,一边却发现,打出去的回力镖正砸在自己头上。大豆只是第一波,后面还有一长串产业链等着“爆雷”。 中国这边稳扎稳打,不光没被拖垮,反而加快了粮食安全的自主化进程。从进口结构、技术路径到政策补贴,步步为营。反观美国,这场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口号的经济战,在大豆问题上已经露出疲态。 就算特朗普四周后真跟中方面对面坐下来谈,中方也不急着退让。目前美国并没有在核心问题上释放善意,不管是关税问题,还是台湾、科技限制,动作频频。在这种背景下,指望中国松口,几乎没有可能。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场争端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逻辑:全球化已经不再是单边依赖的游戏。中国用“大豆去美元化”的方式告诉世界,一个强依赖结构可以被打破,一个新供应链可以被重建。 而美国如果继续把农民当作政治筹码,不仅解决不了眼前的出口困境,还会让本国农业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正如《纽约时报》10月初的一篇社评指出:“特朗普的对华强硬姿态,正在让美国农民为政治博弈买单。” 大豆问题没那么简单,它不仅是一颗豆子的问题,更是全球供应链、粮食安全和国家战略的缩影。 特朗普现在坐不住了,但这场谈判要解套,靠的不是喊话,而是实打实的诚意和对等。否则,豆子的问题只会越搅越浑,最后变成一场双输的拉锯战。 参考资料: 关税战中的大豆 中国转向巴西进口 2025-04-15 环球网 中美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释放何信号 贸易新篇章开启 2025-05-12 中华网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特朗普终于坐不住了,一个月后要跟中方当面谈一谈! 美国大豆正遇
巧珍
2025-10-07 20:55: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