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接过毒酒,悲从心起,对着武则天一阵狂笑:“我已是庶人,没想到母后还是不肯放过我!”说完就将毒酒一饮而尽。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一共育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除了早夭的安定公主之外,其余子女大多在史书中有与母亲温情互动的记录。 然而其中有一个儿子,不仅缺乏与武则天亲近的记载,最终还被她逼死,甚至有人怀疑他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李治与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所生——他就是章怀太子李贤。 李治对儿子们的行为格外敏感。 他亲身经历过皇室权力斗争的残酷,父亲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自己的两位兄长也因夺嫡之争不得善终。因此他极力防范儿子们重蹈覆辙。 庶长子李忠被废后囚禁多年,仅因武则天一句“意图谋反”就被赐死。 李贤与弟弟李显玩斗鸡,请王勃写下一篇《檄英王鸡文》,李治认为这是在挑拨兄弟关系,一怒之下将王勃逐出长安。 令人意外的是,如此警惕皇子争权的李治,竟在太子李弘还在世时,就分权给李贤。 咸亨二年(671年),李治下令由十七岁的沛王李贤处理尚书省的日常政务。 尚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权力极大,这一安排明显是在为太子备选做准备。 李治的这一决策,与太子李弘体弱多病有关。 李弘虽深受父亲喜爱,但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尤其671年后已无法正常理政。 李治不得不未雨绸缪,培养次子李贤作为接替人选。 四年后,李弘在洛阳猝逝,死因成谜,有人说是病故,也有人说是被武则天毒杀。 仅两个月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并继承了李弘的东宫班底。 李治因丧子之痛和风眩症加重,几乎丧失视力,他迫切希望李贤快速成长起来。 李贤也很争气,监国期间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深受群臣好评,李治特地下诏表扬。但武则天却感到不安。 李贤身体健康、能力出众,又有李治全力支持,极大削弱了她参政的空间。 更让武则天警惕的是,李贤做了一件极为敏感的事——召集学者注释《后汉书》。 东汉历史中多次出现外戚与女主专权的问题,武则天怀疑李贤借古讽今。 而李贤主持的《后汉书注》学术扎实、广受赞誉,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望。 武则天很快作出反击。 她派人送给李贤《少阳政范》和《孝子传》,暗示他既不称职也不孝顺,还多次写信斥责他。 同时,宫中流传起一种说法:李贤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李治与韩国夫人私通之子。 从出生时间看,李贤与早夭的姐姐安定公主仅隔一年出生,武则天连续生育的可能性虽存在,但仍引人猜疑。而李贤自幼缺乏母爱,更让这则传言显得可信。 此时,深受李治和武则天信任的术士明崇俨又多次声称“太子不堪继位,英王李显类太宗,相王李旦最有贵相”,这些言论进一步动摇了李贤的地位。 679年,明崇俨在洛阳遇刺,武则天未加详查就认定是李贤所指使。 第二年,武则天向李治告发李贤谋反,并在东宫搜出数百具铠甲。 唐朝律法规定私藏三具铠甲即处死,太子宫中藏甲,非同小可。 尽管李贤是否真有反意已成千古之谜,但在证据面前,李治也无法保全他。 虽一度心软求情,却在武则天的坚持下将李贤废为庶人,流放巴州。 被贬离京时,李贤衣衫单薄、一无所有,继任太子的李显看不下去,特地请求父亲赐予兄长御寒衣物。 684年,李治驾崩后,李显即位不足两月就被废,武则天立幼子李旦为帝,自己掌握大权。她担心李贤仍存威胁,派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赴巴州“探视”。 丘神勣将李贤囚禁并逼其自尽,终年不到三十岁。 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在洛阳显福门公开举哀,并将丘神勣贬官以撇清责任,但不久又将他召回重用。 李贤的灵柩一直暂厝巴州,直到唐中宗李显复位,才将其迁葬乾陵陪于李治身旁。唐睿宗李旦即位后,恢复李贤太子身份,追谥“章怀”。 尽管曾有传言说他并非嫡出,但两位弟弟始终以兄长之礼待他。 或许在共同经历武则天的压制之后,他们更懂得这份兄弟之情的重量。
如何看待“历史进入了垃圾时间”这一观点?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