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采访浩然后,胡锡进曾直言:“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浩然对乡土文学是有贡献的!”“喜鹊登枝杏花雨,金光大道艳阳天;乐土活泉已圆梦,浩然正气为苍生!”2008年,浩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洵河水涨,草木青青。浩然和夫人杨朴桥的墓地坐落在洵河东岸的冀东平原深处。浩然的塑像前,一泓泉水汩汩流淌,倾诉着他对三河大地的眷恋。墓穴右侧是按照浩然在三河居住了16年的小院原形建造的“泥土巢”;左侧是镌刻在大理石碑上的金色笔迹,那是1987年浩然亲笔书写的“我是农民的子孙,誓做他们的忠诚代言人”,这也可以看作是这位一辈子“写农民、为农民写”的人民作家的墓志铭。 浩然1988年落户三河,在这里他“甘于寂寞,埋头苦写”,完成了继《艳阳天》、《金光大道》后新时期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苍生》,并把它搬上荧屏,深受农民群众喜爱。他十几年不改初衷,以三河这块沃土为基地,为培养扶植农村文学新军倾尽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的儿女红野、蓝天、秋川、春水率孙辈东山、绿谷等早早来到墓园。春水含泪细心擦拭着父母的塑像,轻声说着:“爸、妈,你们看有多少领导、朋友、乡亲们都来送你们了,你们放心地安息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新时期的大幕就此拉开。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浪潮中,文学领域也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众多作家面临着创作理念与风格的重新抉择。 浩然,这位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作家,也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此前,他的作品紧密贴合时代政治话语,以《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成为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时期的代表性作家 ,其创作风格与主流文艺政策紧密相连。然而,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转变,政治风向的变化使得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品备受争议。 在新时期之前,浩然的创作风格与主题紧密贴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他的代表作《艳阳天》创作于 1962 - 1966 年,这部长达 126 万字的三卷本小说,以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为线索 ,生动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的生活画卷。小说热情歌颂了以萧长春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风大浪中不断成长,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蓬勃的朝气 。浩然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农村人物形象,如自私自利的弯弯绕、封建保守的马小辫等,这些反面人物的塑造,从侧面烘托出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辉形象 。在语言运用上,《艳阳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民间口语和俗语,使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生活质感,如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等语句,生动展现了农村百姓的生活智慧,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而创作于 1972 - 1976 年的《金光大道》同样聚焦农村题材,讲述了土改后农民组织互助组、合作社的历程 。书中的男主角高大泉被塑造成理想化的农村干部形象,他大公无私、一心为集体,为了带领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这部作品延续了《艳阳天》的创作风格,在情节设置上更加注重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描写,强调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然性 。 浩然前期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对农业合作化、阶级斗争等社会现象进行了细致描绘,为读者呈现了那个特殊时代农村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 。《艳阳天》中对农村麦收场景的描写,以及农民们在合作化过程中的种种反应,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农村的变革与发展 。《金光大道》则展现了土改后农村互助组、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农民们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实践 。 在新时期,浩然开始深刻反思自己前期创作存在的弊病 。他意识到过去单纯以政治运动和经济变革为线索来结构作品,使得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过于依附于政治框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文学作品应有的艺术深度和人性的丰富表达 。例如,他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过去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展现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变化上,虽然反映了时代的大趋势,但却没有足够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多面 。” 在这一时期,浩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山水情》《苍生》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创作风格和理念的转变 。以《山水情》为例,这部创作于 1979 年的长篇小说,开启了浩然新时期创作的序幕 。主人公罗小山是地主的 “遗腹子”,在那个讲究 “血统” 和 “成分” 的特殊年代,他的身份给他带来了诸多磨难 。然而,浩然并没有简单地将罗小山塑造成一个被命运完全压垮的悲剧人物,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积极向上、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精神 。
1998年,在采访浩然后,胡锡进曾直言:“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浩然对乡土文学是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10-08 09:12:36
0
阅读:1